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车头条 > 汽车新闻 > 返回

高峰对话:汽车产业国际化与“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

发布日期:2019-04-29 10:36  来源:车网中国 上海采访组  作者:张新平 孙邵华 汪芳 邓进辉 霍建英 甄宝建   浏览次数:1172

主题:高峰对话:汽车产业国际化与“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

时间:2019年4月17日(16:20—18:00)

地点:上海颖奕皇冠假日酒店 第四会议室

内容:


许海东:会议马上准备开始,按照惯例,请大家把手机调到震动状态。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2019中国汽车论坛“一带一路”与中国品牌“走出去”战略的互动对话论坛,我是此次论坛主持人许海东。

许海东

大家都知道2013年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探索未来经济增长动力、实现全球发展平衡、开创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也为我国汽车产业的海外合作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为此我们今天特别邀请了在海外发展方面取得了不错成绩的国内汽车企业与我们分享各自在“一带一路”以及中国品牌的“走出去”上所获得的宝贵经验,也希望嘉宾的分享为在做的各家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有意的借鉴和思路。
(嘉宾介绍)

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可以这么说,这个时候基本上我们各企业海外公司都在车展期间组织全球的经销商大会。所以我们这几位可以专门抽出时间来,其实是非常难,因为全球的经销商目前都基本上在上海,在车展上面,我们这几位可能马上发言完就得赶回去,和经销商有相关的晚宴和交流活动,他们能够抽出时间专程赶过来,我再一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进入本次论坛的正式内容,首先由上汽集团海外经营部总监邵建强先生,对上汽的海外经营发展经验进行分享介绍。

邵建强2

邵建强:感谢这个论坛,让我们汽车企业有机会聚在上海交流。这个报告内容15分钟,我现在开始,我报告分两部分:第一是上汽集团简介和海外经营现状。第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经营战略思考。第一部分尽量简单,这是上汽集团整个框架,现在上汽集团整个业务分五个板块,我们把国际经营板块作为单独板块列在上汽集团板块里面,这个也是集团三年前的决定。可能三年前我介绍上汽集团只介绍四个板块,整车、零部件、服务贸易和金融。三年以后我可以把国际经营作为专门板块,放在上汽集团专门介绍里面。

我们整体发展思路自己叫二元制的国际型发展。在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我们车有所不同,成熟市场考虑以创新的商业模式,以新能源车为载体,提供绿色出行方案和车联网服务,我们考虑以后比如进欧洲市场,我们现在的初步设想就是不再以传统的建4S店,传统的汽车过去,以出行服务的方式,以新能源车的方式进去,和现在的方式完全不一样。新兴市场还是以用户为驱动,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后面我会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做法和实践。

这是上汽集团海外布局的情况,围绕着“一带一路”,上汽集团进行了高度契合的布局,首先是硅谷、以色列为全球创新中心,美国为研发中心。第二以东东盟、中东、非洲、欧洲、英国等15个核心区域间的营销和服务中心,建成500多家网点。第三是以泰国、印尼为生产基地。另外,印度生产基地也在建设,印度生产基地大概4月底首款车可以在当地上市,这是上市整体海外布局,大概三个生产基地,15个海外营销中心还有硅谷、以色列为点的全球创新中心,大概分这三个部分,这是上汽海外市场大概布局。

其他的介绍就略过。后面介绍一下“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经营战略的思考。首先中国汽车产业必须到了走出去的时代,海外经营正当其时,这句话讲了两三年都能讲,今天论坛讲更加有现实意义。今天中国汽车市场是28年以来第一年负增长,今年我站在这里,讲这句话更加有说服力,前面两年大家都觉得中国的汽车生产会到头了,至少每年还在增长,今年讲这句话可能更加符合整个考虑。

国内产品的竞争力跟前几年相比有了很大增长,这个在座企业行业同仁有深刻的感受,就是我们产品本身和前几年强了很多。
第二企业综合竞争力,就是企业规模,感谢中国汽车市场这么大容量,使我们能够越来越壮大,像吉利一百多万辆,今年我们目标也是一万辆,有了这样百万规模,加上产品有竞争力,就有了好的提升。

国家“一带一路”为什么和国家走出去战略比较启合呢?“一带一路”战略有将近60多个国家参与和支持,覆盖人口接近46亿,已经获得都蒙、欧盟、阿盟组织的支持,在这些国家和市场也是重点弃车走出去的战略市场。

“一带一路”所涉及到的国家汽车发展潜力比较大,比如东盟、印度、中东甚至包括中亚、俄罗斯,都是我们在座中国自主品牌企业,首先瞄准的重点战略市场,和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是非常的启合。

同时,对商用车来说也带来了很大机遇,公路、机场、码头建设给很多商用车企,随着中国重点工作一起走出去,带来了很大机遇。作为汽车行业,和央企携手,抱团开海外市场,也降低了我们走出去的风险。

第五越来越感受到中国不断提升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上汽,包括在座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很强大的背书。大家现在说中国都感觉到中国是有实力的,美国都这么怕中国,感觉中国有实力,所以到外面,中国整体综合实力给我们汽车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很大背书。这个在场嘉宾都有感受。

现在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已经升级到了3.0的阶段,第一阶段我们叫做传统出口贸易,这可能是十多年前,15年前的做法,以简单出口贸易为主,我们找一个代理,海外代理把车子卖出去,然后基本上售后、品牌离得太远也没有办法关心,我们叫望远镜,这是传统的模式,1.0。

2.0是产品营销模式,在这个时候大家已经感受到简单出口的不足之处,售后、品牌,我们汽车企业开始在海外建设海外销售公司,参与主导自己品牌营销,在当地建立自己的配件仓库,指导当地经销商进行售后配件的服务和技术支持,这是第二阶段,大多数企业也这样做了。

我认为现在到了3.0阶段,3.0阶段我们叫做全价值链的品牌经营,因为我们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海外市场及单单在当地建一个销售公司,因为当地产业政策或者非产业政策是很难把你产品进入,你必须要在当地建工厂,或者设一个完整的工厂,在当地进行生产、组装、制造,这样的生产不是单单产品营销竞争,而是产品价值链的竞争,这个竞争包括有没有能够把供应链带到当地去,你供应链的体系是不是有竞争力,这涉及到产品本身的竞争力,这是完整产业价值链的竞争,所以我们已经逐步从2.0到了3.0的阶段,从产品营销模式到全价值链的品牌竞争模式。

当我们进入全价值链的品牌竞争模式,我们需要海外有研发基地或者至少有一个工程研发中心,海外要有生产基地,海外有营销服务平台,海外还需要创新平台,你需要把在国内这些综合竞争力全都带到海外去,在当地和当地企业进行综合产品价值链的竞争,这可能是我们现在开始面临的,也是今后五到十年着重进行的工作或者竞争。

后面我谈一些全价值链竞争或者3.0阶段的体会,我们现在走出去面临一个痛点,首先是产品力和品牌力,现在中国的产品出去首先还是讲性价比,因为你在品牌也好,创新也好,没有到达一定阶段,让国外消费者对你品牌充分认识阶段,在初期可能只能打性价比,在中国可能我们说有上汽、长安、长城品牌,到了海外只有一个品牌叫中国品牌,可能你的定价就应该比韩系品牌低15%,比日本品牌低20%,比欧洲低多少。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痛点,产品力和品牌力怎么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二痛点是价值链的竞争,我前面介绍的,除了产品本身有竞争力以外,怎么在各个环节提升总体的竞争能力。消费者购车首先会想买了以后二手车残值有多少,可能三年以后,二手车残值只有30%,他买了丰田品牌二手车残值有60%,他觉得新车我的定价即使比对方低20%,但是我还是没有产品竞争力,还是没有价格竞争力,甚至还是没有性价比,所以这是除了品牌竞争力,我们现在还面临价值链的竞争,这个是需要时间一点一点口碑做上去的。

第三个痛点,在政策环境和配套体系上。我们经常出国办签证、批件,现在还要公式,手续特别长,两三个月,做一件事情都没有办法做,这是现在配套政策体系问题。
还有全球化体系人才文化,我们要把竞争从2.0到3.0,在当地市场不可避免的会招大量当地人员,当地管理层,甚至我们会找当地总经理,当地文化怎么和中国文化相结合,当地的市场信息怎么和国有企业国有体系融合,这也是碰到的问题,痛点。

前面讲了这么多痛点,我们如何破局逐步克服?下面我讲一下个人体会,这个可能也说不上是上汽经验,只是我作为在上汽负责海外业务,国际经营做了十多年,我谈一下个人体会。

首先我们整个国际业务团队,海外经营团队,我认为我们海外经营,汽车企业走出去,不是一个目标或者不是一个KPI,我们是作为一种使命,我们海外经营应该作为一种团队的使命,认识中国汽车企业的走出去,你作为一个使命的话,我觉得首先应该提高整个国际业务团队,包括部门也好、常驻海外人也好,他的荣誉感,他们有机会加入海外业务,海外经营的团队,来把中国的汽车走出去,这是非常光荣的使命,应该提高团队整个荣誉感。

这里贴了一张图,上面写的上汽通用五菱团队扬帆启航,这是我们五菱在印尼自己设了一个工厂,这个工厂也有一些创新,大家也知道,是绿地建设,绿地投资,设这个工厂的时候,同步规划了供应商园区,除了主机企业,我们把厂建设以后,同步把中国十四家整个零部件企业带到了工业园区,相当于是抱团的走出去。另外这是整个工厂,首批派了几十位同事,常驻印尼,出发之前拍了集体照,扬帆启航,提高整个团队荣誉感。

第二海外经营要取得成功,要破局,五到十年时间肯定是需要的,很难取得这个成功感。可能五年、十年这个团队看不到其他的成绩,其他部门会说你们其他海外经营又不赚钱,量也少,还要拉动我这么多资源,这可能是大家都碰到的问题,我觉得应该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提高我们国际经营团队的成就感。

这里我举了当时印尼的例子,五菱印尼,整个工厂花了一年半的时间,从打装到最后SOP,按期投产,当时这个工厂按期投产以后,不单单五菱印尼发双薪,在柳州五菱的同事都发双薪,庆祝这样的里程碑,海外第一个基地建立基地,按期投产,给整个企业感受到国际经营、海外经营和企业发展是息息相关。本身取得成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可能会非常有波折,风险比较大,如果不能自我激励、自我驱动,可能做几年就有一些灰心,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提高成就感。

第三需要组织和制度的保障,有安全感。这个安全感第一体现个人职业发展上,像我们人现在派到海外等三年、五年回来以后有一个职业发展,这是需要组织考虑的。这里还有应急路线考虑和规划,前几年我们收印度工厂,我们前期团队已经在做工厂线的计划和改造了,这个时候碰到了动朗危机,这个时候发生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今后往哪个方向走,我记得20多天也没有打,也没有不打,就在这里僵着,使我们整个项目到了非常尴尬的节点,到底签还是不签,另外我们前期团队有一些中资企业已经开始撤回了,他们已经感受印度的一些民众对他们不友好,比如他们以前到店里面买啤酒,现在当地民族就不给他们买了,到店里面态度就不好了,明显感受到了。这个时候,就要有应急计划路线,让印度派出去的外派员工感觉安心,另一方面也是让中国家庭感到安心,需要一个组织制度保障,真正到3.0阶段走出去,整个体系、制度都需要配合,这是安全感。

第四是海外企业的文化,需要融合感。这方面例子太多了,以印度公司为例,印度公司请了印度人做印度公司的总经理,非常不容易,他的薪酬计划定了三个月都不止,他招了他印度团队,我们上汽派了中国的团队,OEM也派了团队,三方团队在当地的融合磨合。当然现在已经做得很不错,但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一定需要这样跨文化的沟通和融合,才能慢慢把企业效益做起来,这是我觉得如何破局的个人体会。

最后我总结一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成功的关键一块儿是国际化的人才,具备三大素质,专业能力,语言、工程、财务、营销、销售是专业能力。同时国际化人才需要全球化的视野和意识。第三需要跨文化沟通能力,这是我们需要国际化人才。
同时我们的机制和体制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和激发人的潜能,提高我们海外人员团队的成就感、安全感、融合感。

第三需要创新的能力,通过用户驱动以创新的思维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服务,做到产品模式和服务创新,只有这样海外经营之路才能慢慢走出来。这是我的结束语,我借华为的图,上汽海外经营之路“痛并快乐着”,谢谢大家。

许海东:感谢邵总,中国汽车企业往海外走,太不容易。去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门有一个国际贸易委员会,所以各个企业负责国际贸易我们有定期的联络,去年我们组织专门去印尼海外工厂,投资40亿,现在首要目标考察了解是什么?叫活下去。

汽车海外投资一个项目出去,尤其在我们品牌还不完整的时候,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你恐怕需要亏八年、十年,不是说你投了点钱下去就可以挣钱,你可能八年、十年都还在亏损,所以对我们国资系统的考核,我们国有企业的考核。

每年要钱投出去亏损要写报告的,要给国资委说明的,你整个考核体系会怎么配合,刚才邵总只是简单说了考核两个字,其实后面一堆的东西,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展开,后面有机会还可以再沟通。谢谢邵总。

下位我们请宇通的常浩部长。

常浩

常浩: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们感谢平台,让我们国内几家走到海外有一些成果或者分享故事的企业聚在一起,带给大家海外的心路历程,像邵总讲的,讲了我们汽车海外人的心声,我们海外的拓展也超过十多年,宇通客车进入海外市场2005年,我们经历了什么呢?“一带一路”又给我们客车企业带来了什么呢?

我们秘书长已经提到了“一带一路”核心路径是什么呢?中国标准输出问题。我们之前做传统柴油发动机的汽车还是客车的时候,恐怕中国标准如果要进入国际的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你要向他们靠齐,比如欧洲的欧六标准、美国标准,更多国家现在用严苛的传统柴油机的排放标准,这个时候刚刚从另外一个论坛过来,听到那边还在讲包括福特、通用讲发展内燃机的技术,恐怕从中国行业内来说,我们永远是跟随或者学习的状态。但是我们在新能源部分,我们可以像秘书长讲的时候,很多市场遇到了像中国标准靠齐,向中国的企业学习。

新加坡只是一个点,我们在更多的市场,随着新能源的客车出口,标准输出,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中国汽车的自豪感,作为中国制造的影响力。比如我们今年交付了拉美国家智利14米的电动大巴,两个星期之前,他们总统也参加了我们运营仪式及保加利亚、冰岛等。像邵总提到的,中国的汽车企业到海外到了发力阶段。

我从销售做起,做了不同市场,很多客户说不管你来自哪里,你就是中国制造的代名词。七八年前,他们有一种感觉,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认为中国客车制造企业,我们的品质也好、服务也好都在不断提升,甚至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到了近几年我们取得了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尤其欧洲同行,他们车展也看我们的展台,看看宇通纯电动的技术,当然我们欢迎竞争,这样才能促进中国企业更好、更快、更健康的成长,这是中汽协组织论坛,让我们大家聚在一起,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发展和我们的挑战。

下面我给大家简单汇报一下宇通客车在“一带一路”路上。虽然大家对宇通客车相对比较熟悉,我花简单的篇幅介绍一下,宇通最新发展情况,让大家最新了解一下宇通的动态。

宇通核心板块就是客车,我们还包括重工、房地产以及金融投资。金融投资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支持海外拓展方面,和上汽一样,我们以前金融服务在海外这块儿主要属于支持和订单导向,但从去年开始,我们把成立为我们的事业板块,成为我们战略板块之一,干什么呢?更好响应海外不同客户需求,提前布局融资,以满足海外不同客户需要。

其实“一带一路”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有更好的平台走出去,真正利用好平台或者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才突然发现,原来中国已经发展到让别人很多是敬仰的地步,为什么?他们现在希望使用我们汽车和客车的时候,他们会感觉到囊中羞涩,他们需要中国带着金融服务,带着更好融资条件,给他们改善交通,改善民生。

我们有两个客车生产制造基地,一个是传统客车,一个是新能源客车,另外是客车专用车,还有房车以及零部件。工厂总面积359万平方米,我们日均产能包括445台,单日突破最高产能475台,之前我们带欧洲客户参观我们的工厂,基本他们一个国家的需求我们一天就满足了,可以见到我们都具备世界顶级的生产制造能力。我们有这样的信心,把更好的产品,快速响应、交付的能力,能够带给我们客户需求。

海外不但像上汽1.0到2.0到3.0版本,最早2005年到2008年主要是做贸易,把我们的产品给客户报好价,再提供相应的服务,这就划成了闭环,现在从单一产品竞争,到整体包括服务,包括金融包括全产业链的竞争,或者说这其实就是客户真正的需要,我们越来越多感觉到参与国际投标的时候,很多时候以前是分段招标,比如产品是产品,运营是运营,甚至我们的服务是服务,但是现在很多时候需要交钥匙,哪一个企业或者哪一个组合的团队能够把客户所有响应交付了,客户才会买得安心。

其实客户在更多时候是看到以前是比价格,来自中国企业的价格还有日韩、欧美比,现在更多是比全生命周期,LCC或者是TOC,这个时候其实值得我们升级架构,升级产品形态,从端到端或者从上下客户需求和上下游考虑。
我们现在目前已经是连续第16年在中国排名第一,连续8年全球第一,我记得2005年的时候,我们第一辆客车交付给拉美市场,那个时候客户对来自中国的客车品牌还是有待观察,到现在我们大量交付欧洲,包括更多竞争国家的时候,我们全球影响力已经达到了15%,仍然我们还有很多路可以走。

说一句应景的话,大家都在讨论中国的市场未来的发展,像刚才秘书长提到的,未来我们路在何方,企业在提升能力的时候,对我们很多企业路在脚下,路在远方,路就在“一带一路”上。
有一些国家还不到15%,广阔的海外市场,确实是中国客车企业乃至中国汽车大力发展的前景,我们下面看一看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做,互相进行学习,共同提升。

去年的例子,我们6米以上客车统一口径5400台,戴姆勒、奔驰客车是3万台,这里面宇通不少里面是纯电动客车的部分,其他的企业我们挑国外的品牌看,比如马可波罗来自巴西的,沃尔沃,他们现在恐怕真正感受到了来自中国品牌,中国客车企业的声势和竞争。
在几个片区来说,比如独联体、欧洲、中东、亚太、拉美和中国汽车企业是一样的,面对硬骨头就是欧洲市场,我们算了一下,整个客车的年更新量基本上是达到四五万台,这是非常有诱惑的蛋糕,因为它是技术含量比较高,高价值的这能够进入这个市场,赢得这个市场,才能够真正的客车企业,占到了世界之林,和顶级欧洲品牌进行竞争。

“一带一路”对客车企业意味着什么?可以说“一带一路”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远大的想象力或者说更大的促进,其实“一带一路”我们前段时间参加了其他的研讨,我们可以把“一带一路”看得更远更广阔,除了沿线的60多个国家,包括非洲、拉美他们更愿意融入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这时候给我们中国企业带来了很大商机。

这是“一带一路”的地图,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以后,不断发展,朋友圈也是不断扩大。我们前年陪着央视在哈萨克斯坦、科威特、保加利亚,无论是远方的家还是我们“一带一路”实景展现,都看到了中国企业的身影,中国汽车人的身影。
在这些做得比较早,拓展比较多的地方,中国的汽车企业已经融入扎根在当地市场。他们更愿意把宇通当成国际品牌,可以依赖,可以依靠,给他们带来经济效益或者就业,只有抓住当地民众的需要或者基本出行提升的需要。

去年我们和中国运营公司一块儿去了尼日利亚,我们去尼亚利亚,在“一带一路”平台,去了解、倾听尼日利亚市场的反馈。举一个例子,当我们人员在车展进行随机的采访或者调研的时候,尼日利亚的民众,把我们围在一起,久久不愿意我们离开,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提升他们拥堵的改善条件,或者出行的平台,不愿意等车超过一个小时以上。

其实我觉得这个对我们汽车人来说,汽车行业来说是商机,如果还是只是卖便宜,卖部分需求,不能解决长远立足,真正了解从乘客到运营商,再到我们的当地政府,如何给他们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的时候,我觉得中国汽车会有更多的实现可能。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宇通也有出口,在俄罗斯、哈萨克,哈萨克主要是公交领域,在巴基斯坦近一点的缅甸、菲律宾、以色列、沙特,都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简单看一下一些串联的图片或者串联的影像,可以看到中国客车人、汽车人在沿线国家的发展,世界杯的时候,球队官方用车是宇通制定用车,我们提供三百多台在俄罗斯主要城市提供赛后服务。 在法国这个影像也非常深入人心,今年停战一百周年,宇通承载了60多个国家领导人参加了仪式。保加利亚我们成功交付了第一批进入保加利亚或者中东欧的纯电动客车,现在运营情况反馈比较良好,保加利亚天气气侯在冬天也是比较寒冷,很好解决了续时里程和充电协同系统问题。

这里智利刚刚交付的,智利总统参加我们运营仪式,如果我们一百台客车全面投入使用,每年可以为智利减少碳排放970多吨,让智利更好的水果,红酒、车厘子能够销售到中国,让我们吃得更放心。

巴基斯坦这是我们支持下建立的宇通客车当地组装厂,成为我们出口巴基斯坦的主要方式,通过我们组装不仅有12米旅游大巴还有公交车都在巴基斯坦进行组装。促进了当地就业,也为技术输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缅甸我们的交付超过2300多台车,如果大家最近再去仰光的时候,可以看到都是宇通的12米大巴,极大改善了在仰光拥堵提出,另外也改善了出行感受,在埃塞俄比亚、非洲也投入了我们的组装和销售,在埃塞俄比亚就提供了550个就业岗位。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外合作的热点,也是中国汽车行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现在国家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一带一路”,也是我们装备制造产业大有可为。

宇通来说,目前已经出口超过64000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批量交付。我们也想提一提,作为客车企业融入“一带一路”一些挑战和建议,更多是建议,更好发挥汽车企业在“一带一路”平台下,更好拓展海外市场,面临两大主要挑战,一个是贸易壁垒,另外一个是当地融资需求。

贸易壁垒大家非常好理解,看马来利亚不允许整车交付的,必须在当地进行组装,包括汽车、客车如此,虽然它可以说是贸易壁垒,如果我们一旦突破了,可能成为我们竞争的优势,就看我们企业如何把海外略势变成我们的机会。

资金主要是融资部分,现在主要海外目标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对中国还是有待发展的,缺乏必要的基础建设资金,融资能力比较有限,越来越多的客户谈到公交改善或者基建的时候,希望中国企业带一些中国资金或者融资支持,其实我们的建议也是借着中汽协平台再次呼吁, 国家能够针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尤其是汽车企业或者是客车企业,有针对性的在平台上提供更宽、更广、更好的融资支持的产品,让我们更好走出去的同时,把中国品牌深入人心,同时能够把“一带一路”做得更扎实,广泛受到民众的欢迎。

我们客车在很多地方知晓率比较高,因为很多国外百姓出行大部分也是依靠公交系统,他在乘坐中国制造的客车的时候,我觉得除了你质量要好,你服务更好,你带给他乘坐舒适度好的同时,也能够让运营商、政府得到我们的商机,给他们的反馈,无论是就业还是技术,为“一带一路”树立更好的标杆。
最后我们代表客车人,代表宇通,在“一带一路”未来发展我们愿意贡献力量,尽我们的责任,愿意让我们“一带一路”走得更远,更好,谢谢大家。

许海东:感谢常部长对宇通客车在“一带一路”方面非常详细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乘用车是全世界的品牌,都在中国,并且占的比例大于中国的自主品牌,尤其是2018年下半年以来,我们自主品牌每个月都在往下少,多的是合资品牌,唯有在商用车里面,占绝对优势就是中国的,不管卡车还是客车,也就是说在商用车上面我们竞争力是非常好的,是国际品牌打不进来的,这一点我们觉得商用车往海外走,应该更有自己的优势。

这次论坛能够顺利举办,也有赖于我们嘉宾区政府以及上海国际汽车城对我们的支持。我们作为汽车行业类,我非常关注上海嘉定这块儿,关注国际汽车城,他们从传统车到新能源车,到智能网联都不断抢先抓住最好的机遇。比如嘉定这边有七张牌照,可以制作智能驾驶的测试,所以他们在新的产业发展的时候,把握住这样的机遇,迎接挑战。

下面我们请上海国际汽车城有限公司新能源产业研究中心项目经理李成蹊女士,给我们做详细的介绍。

李成蹊2

李成蹊:各位下午好,非常荣幸和各位简单介绍一下上海国际汽车城在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平台搭建中的一些体会。刚才邵总和常部长从车企角度介绍了“一带一路”战略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我这边希望能够从政策和示范角度给大家做一些介绍。主要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全球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发展项目的发起历程,第二这个项目对“一带一路”沿线电动汽车产业的部署建设推广作用。

首先给大家介绍三个概念,第一是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CEM,第二电动汽车倡议EV1,第三中国首个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EV ZONE。在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CEM其实是2010年由美国能源部首次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推动全球向清洁能源经济转型,目前有中国、加拿大、日本在内26个国家是它的成员国,每年举办一次会议,主要是通过倡议和挑战来推动我们整个目标的达成,目前它的领域还是比较广泛的,包括风能、核能、太阳能以及能源管理、能源金融,其中电动汽车是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电动汽车倡议EV1是2012年提出的,是中国和美国最先牵头,目标是2020年全球范围内推广两千万辆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目前有16个成员国,中国和加拿大是领导国,下面是为了推动EV1的活动,包括一些出版物对话机制、承诺,每年会出版一个全球电动汽车展望,还有聚焦城市范畴的电动汽车城市案例集。

中国是推动发起EV1的主要成员国,它提出以城市为抓手推动整个EV1目标达成,所以2011年中国科技部确认上海代表中国成为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所以EV ZONE就在这个场景下应运而生了,EV ZONE经过多年的发展,探索了很多应用模式的创新,剥削聚焦在消费者客户宣传上的试乘试驾中心,以及聚焦在数据分析采集的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监控中心以及出行服务的一些探索,包括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模式EVcare,以及电动大巴的租赁模式E动,主要聚焦在企业班车的定制化服务上。这几年融入了汽车销售元素在里面。除了应用模式创新以外,EV ZONE在不断搭建整个平台以及服务体系建设,为上海市的企业政府以及行业组织提供支撑以及服务。

基于EV1,我这边简单介绍两个概念,一个是EV3030挑战,第二是全球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发展项目EVI是2010年由各个成员国发起,经过5年发展,2015年各成员国提出深化发展目标,所以EV3030挑战就在这个背景下成立了。它的目标是2030年在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占到轻车销量的30%,经过2015年提出的两年的探讨,2017年在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上,由时任科技部部长万钢正式发起这样的挑战。

EV3030挑战有五个重要方向是EV1各个成员国以及国际能源署提出的,其中中国因为基于EV ZONE建设的良好经验,提出全球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发展项目,希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一百个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其实PCP目前也是EV3030最重要的抓手。从某种程度来说,PCP推进了前面四个重要的方向达成。

刚才说了PCP目标是五年内建立一个一百个电动汽车示范城市,核心是促进城市经验交流和最佳实践复制,最佳实践是一个城市推广电动汽车采取的一些项目、计划以及政策驱动,比如刚才说的EV ZONE就是上海市最佳实践。

第九届清洁能源部长级CEM会议上,2018年科技部副部长李盟、国际能源署署长与能源部长共同发布了PCP。同期为了承担整个项目的具体计划,推进科技部批准了工程学会,上海国际汽车城联合国际能源署共同设立了PCP联合秘书处为我们的城市,为我们的企业提供服务。

PCP有几个关注领域,包括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服务、公共交通以及出行服务的建设,秘书处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进一步加深城市、政府之间的对话,同时发现最佳实践案例以及它的副值运用。通过跟踪和报告进行城市之间数据信息共享,同时通过每年一度示范城市论坛以及研讨会的举办,来支撑城市、政府以及企业之间的对话。

大家可以看到右上方是2016年电动汽车友好城市与所在国家之间的市场份额对比,其实可以明显看到在国家主要城市,它的市场份额比例占据整个国家比例是非常高的。这是城市对推动整个国家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设立这个项目的初衷,我们希望通过城市来为未来出行服务提供一个创新实验的土壤。

大家可能关注到刚才不管是EV1还是EV3030成员国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欠缺的,当然这可能和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环境有关。这样情况下,如何将中国先进的技术示范以及市场或者政策经验带出去,是我们PCP重要的抓手,而“一带一路”正好是为抓手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撑。

通过“一带一路”的多边合作机制,我们可以将“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与我们中国的这些示范城市进行对话和战略合作的对接,更进一步发掘市场范围内的潜力。

下面几个是我们2018年EV1年度报告的成果,这一张是我们全球电动汽车主要是聚焦电动轻型乘用车市场销量的分布图。右手边各个颜色是不同国家的分布,红色虚线是整个市场份额,大家可以明显看到2017年最左列绿色中国,它的市场份额大概就只有3%不到,从体量来说,中国还是占据全球最高的。

第二是我们全球公共充电桩以及私人充电桩的规模,大家可以看到2010年到2017年,不管公共充电桩也好,私人充电桩也好,大幅度提升。从颜色当中可以看到,私人充电桩是占据了整个充电桩的80%的比例,还是非常高的。右手边是电动轻型乘用车的保有量和充电桩数量对比,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右边的饼图上,中国的中国快充桩,比例是非常高的,所以中国可能相对其他国家,更依赖于公共充电桩的使用。总体来说,中国公共快充桩和慢充桩都占据了主要部分。

电动汽车发展肯定带来电力需求提升,大家可以看到左手边的柱状图当中,电力需求从2015年到2017年是稳步的提升过程,当中是包括两轮车的。右边边是我们EV1一些国家,他们电力需求的对比,大家可以看到91%电动汽车电力消耗来自中国,之所以有这么大电力消耗,可能因为中国两轮车电动消耗比例非常大。

其实政策对整个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是有非常主导作用,所以我列了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环境,大家可以看到泰国2036年发展120万辆电动汽车,像智利发展2016年公共气汽车电动化比例25%,南非等虽然规模非常小,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它一个信心,逐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向未来迈进。

刚才是国家层面,现在是城市层面,像南非开普敦、墨西哥城、厄瓜多尔首都等城市,他们都陆续推出一些政策,比如像限制内燃机进入特定区域,限制柴油机以及大部分加入了无化石燃料道路宣言,不管是城市也好、国家也好,这些“一带一路”的地方政府都是在逐步的推进更加绿色的环境道路展成。
刚才我介绍了不管是从销量上来说,还是从充电设施、电力需求来说,中国占到了全球整个产业非常大的地位是领头羊的地位,所以如何利用好中国的这些产业经验,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对接和对话,是我们秘书处重要的职责。

从五个方向对比一下“一带一路”创意和PCP作为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创意他们之间的相似点。首先定位来说“一带一路”是国际合作平台,PCP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平台。第二核心理念“一带一路”是更多互利共赢、互学共建,PCP核心主要还是刚才说的聚焦在最佳实践案例的复制。第三建设目标“一带一路”有绿色之路,PCP电动汽车示范城市是更加绿色的示范城市的建设。

核心要义里面“一带一路”里面有共商、共建、共享,PCP聚焦优势互补、互赢共利的角度。主体框架“一带一路”希望共建一批重要的节点城市,与PCP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城市,试点示范是完全吻合的,所以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创意与PCP创意的有机结合,能够从顶层政策支持以及示范辐射效应两方面,促进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的布局。

刚才是意义,这边是我们秘书处希望通过一些路径进行“一带一路”电动汽车示范城市部署。

第一是城市对话与信息交互,包括组织比较高级别的电动汽车领域的一些国际交流活,共话产业部署以及产业发展的方向,建立成个城市之间政府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分享成功经验。

第二是我们示范效应与经验复制,刚才我们说了最佳实践案例的复制,希望针对“一带一路”环境与市场特征,展开针对性的培训与互访。

第三产业布局与市场投资,我们希望邀请在座电动汽车领军企业加入我们,能够与我们“一带一路”沿线政府进行对话,深化政府企业合作模式,达到企业与城市共赢共利。

最后是我们数据研究与政策分析,秘书处会致力于建立标准化数据指标与分析工具,跟踪我们“一带一路”电动沿线发展方向,出一些指导性分析报告,为大家所在地方部署开拓提供支撑。

这是我们整个蓝色条线我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部署,三角是目前已经加入PCP的城市。我们希望未来有更多三角能够沿着蓝色路径落地在我们地图板块中。当然这个建设过程中,离不开全球领军,特别是中国领军企业、政府、行业组织帮助,所以我们希望大家可以共同参与到我们的绿色环境建设中,共
建一个更加绿色、节能的全球城市环境,感谢大家。

许海东:感谢李经理的介绍。接下来最后一个发言,请我们长城,长城在海外十年前就提出,长城品牌就是中国造,他在海外就直接打,完全挺中国品牌,因为当时中国制造在海外并不是很好的,它能够提出这样的想法,说明长城在注重自己的品牌,同时在逐渐完善自己的产品,现在我们看长城发展到现在是自主品牌里面非常重要的力量,下面我们请长城海外公司张民权经理,给我们介绍长城的情况。

张民权

张民权: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中汽协给我机会,在这里跟大家进行分享。接下来分享的题目是长城汽车的海外发展之路,从业务层面进行简单的分享。

第一部分是长城汽车总体的概况,长城汽车是为国家级创新性国家整车出口基地的企业,全球知名SUV、皮卡的制造车,有哈佛、wey、皮卡等四大品牌,拥有发动机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能力。

2018年长城汽车实现整车销售105万辆,全国整车企业排名第8位,营业收入995亿。哈弗SUV连续9保持中国销量第一,长城皮卡连续21年保持中国销量冠军。截至到2018年年底,集团总资产1118亿元,控股子公司70余家,员工近7万人,2018年哈弗平台以68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全球最具价值汽车平台的16位,中国汽车品牌价值第一。

第二部分是海外业务拓展基本情况。从我们内部发展历程看,简单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98年到2003年是海外起步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1998年传统汽车海外首次实现出口,是第一批走出国过门的中国汽车。
第二阶段是2004年到2013年,我们内部定位是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典型事件是2005年长城汽车开始发展海外业务。
第三阶段是战略升级阶段2004年到现在。主要典型事件是2013年到2014年澳大利亚、俄罗斯、南非子公司逐步成立。2014年中国在海外售首家具备冲氧、焊接、涂装、组装四大工艺的制造厂在俄罗斯正式建成。2015到2018年,哈弗平台在澳大利亚、俄罗斯、南非、沙特、智利等市场陆续上市。

目前,出口国家包括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厄瓜多尔、智利、新西兰、秘鲁等国家,累计实现海外销售60多万辆。20年来长城汽车注重质量,出口高附加值产品,赢得优良口碑。2018年长城汽车全年实现出口4.7万辆,同比增长20%,长城汽车主要出口车型包括SUV和皮卡,其中SUV主要是小型哈弗H2、紧凑型哈弗H6和中大型哈佛H9等车型为主占60%,皮卡占30%。全年出口量中哈佛SUV出口三万辆,同比增长32%,超长皮卡出口是1.3万辆,增长了20%。

第三方面重点介绍一下目前海外发展的关键举措。第一是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打造全球研发科技创新体系,长城汽车先后在日本、美国、德国、印度、奥地利、韩国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构建了以保定总部为核心,涵盖欧洲、亚洲、北美的研发布局。

在技术研发上,长城汽车始终坚持过度投入的策略,注重有效研发,追求行业领先。长城汽车拥有国际一流研发设备和体系,具备轿车、SUV、皮卡三大系列以及动力总成的开发设计能力。在新能源汽车上及长城汽车研发已达十年之久,在2018年推出全新新能源汽车品牌欧拉,并且年度内推出欧拉IQR1,上市后受到了消费者热烈欢迎。

在轻燃料技术方面,长城汽车是首个加入中国清能委员会的中国车企,同时长城汽车还积极加入国际新能源及燃料电池协会和中国清能源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目前长城汽车已经组建了一支600人,世界级的清能技术研发团队,具备了各种应用开发和部署具有燃料电池驱动的能力。
在车联网领域,长城汽车正在构建开发的创新平台,共同推动了5G、物联网、自动驾驶、车联网等关键技术开发,加速共性技术的产业化步伐。

第二联合全景化企业巨头,共同打造未来汽车产业新生代。长城汽车与大陆、博世、威巴斯特等供应商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内外融合发展零部件生态,强力保证产品质量。

2018年在中德两国政府见证下长城汽车与宝马签署合资合作协议,成立了光速汽车有限公司,合资公司将融合双方技术、资源和管理优势,面向全球销售。智能汽车领域长城汽车联合华为、中国移动、北斗星空等众多信息产业头部企业,在5G等技术领域展开多项合作。2018年长城汽车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宣布双方将在车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共享出行、大数据四大领域进行合作。

第三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围绕着国家推动“一带一路”的战略大背景给自主汽车提供了走出去的良好机遇,同时自主品牌也继续历史机遇进行产业布局,长城汽车借“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积极布局开发升级海外市场的模式。通过在海外建立整车生产厂和开发工厂的模式,不断加快国际市场拓展。

长城汽车投入5亿美元在俄罗斯图拉州建立生产厂,该工厂为长城汽车独资建设,是长城汽车在海外投资第一家工厂,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在俄罗斯最大的投资项目。工厂规划产能15万台,其中一期产能8万台,该项目于2015年开始动工,预计今年六月份产品上市。

长城汽车在俄建厂实现本地化生产,不仅能够降低成本减轻竞争压力,还能在全球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另外长城汽车在马来西亚、托尼斯、厄瓜多尔、伊朗、保加利亚五个国家设立工厂,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和目标市场的关税优惠,开拓了当地市场。

最后一个是深耕海外市场,加强市场运营管理。在开发产品方面,长城汽车结合海外市场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产品适应性开发,在产品开发之初,便考虑各个国家的环境特点和客户需求,进行产品设计、研究和生产。

在上市之前,开展海外终端验证,产品各项性能得到验证后再推向海外市场,经过多年优质经营,长城汽车旗下平台逐步走向高端,并形成了大中小、高中低多规格产品体系。

在网络建设方面积极布局升级海外销售服务网络,拓展网络形态,实现1+N的多形态网络布局。在一二线城市进行重点规划,目前海外网络数量总计400余家,覆盖俄罗斯、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总动、非洲、南美亚等市场,在核心战略市场澳大利亚、南非、俄罗斯设立海外子公司直接主导开展市场推广,售后服务及管理开发工作,围绕平台形象,人员素养和销售服务流程等18个核心触点,在三个子公司以及智利、沙特、马来西亚等哈弗目标市场进行推行,完成品牌推广。

在零部件方面执行计划驱动运营模式,以滚动计划的订单,三级配件库存联动,区域调控动向平台实现配件经营保障交付。另外,在中国每年开展销售顾问和技术专项培训,提升产品销售力和服务力,同时为了打造一线技术人才,构建一流技术服务团队,深入海外市场,开展区域性技术交流和培训指导。
经过长城汽车20多年坚持努力,秉承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企业理念,获得了海内外主流媒体赞誉的口碑,以上是我简要的分享,谢谢大家。

许海东:还有一点时间,我们把互动环节进行完。我们请工作人员摆上相关的座椅。
(嘉宾互动)

许海东:在大家摆桌子过程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虽然是和海外可能没有关系的,可能今天中午最新消息,说是发改委出台刺激政策,大家听到了吗?现在自媒体作用非常快,对限购城市相关的政策放开,并且力度不小。看来从国家角度,在刺激消费这块儿,还在考虑相关办法。
下面我们请相关嘉宾。
(嘉宾介绍)

SHI_1140

许海东:考虑时间关系,每个嘉宾一个问题,上汽集团其实大家不知道对海外了不了解,原来中国自主品牌出口一直是奇瑞,就是这两年,上汽集团在合资品牌的出口,在英国本土整出出口名爵,上半年就五千多台,在印度的工厂也已经出来,泰国工厂也已经开始生产,包括下属的五菱。我问邵总一个问题,从企业战略这块儿,布局非常好,从出口战略角度,能够给我们介绍一些经验。

邵建强:感谢邵秘书长提问。对上汽来说国际经营走出去这不单单是一个战略,是上汽的一个使命,一个愿景,因为我们上汽愿景目标是成为世界著名汽车公司,你说成为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如果不能在国际市场上展现你的品牌,展现你的产品,那你就成不了世界著名公司。所以首先第一点集团领导把走出去、国际化作为企业愿景,我们把愿景下放到企业愿景,走出去、国际化,出口也好,海外建厂也好,这不单单是一个别人的生意,更加是我们企业整个发展的方向,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考虑实现企业愿景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战略,我们通过什么方式走出去。怎么进行海外布局,怎么克服这么多前面讲到的痛点,这个实际上我们也确实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
首先战略构想还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基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和发展情况,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在不同的市场和不同的背景情况下,我们的策略都不一样,还是以我前面讲的二元制为例,二元制就是现在我们中国大多数的车企走出去还是新兴市场,新兴市场确实发展机会比较大,市场潜力比较大,但是新兴市场也不好走。

比如东南亚为例,怎么在日系当地已经占了四五十年的市场格局下,你为什么选择东南亚?怎么和日系车竞争?这就是我们提到的海外战略,这个战略当然有很多的考虑,我这里举一个例子,为什么我们会考虑东南亚?东南亚好像中国车企并不多,现在开始比较多了,比如印尼东风小康已经进去了。泰国之前奇瑞进去过,后来没有,总体大家感觉挺难的。

为什么我们把东南亚作为首选,而不是我们现在车企的俄罗斯、南美、南非,我们为什么选择东南亚?可能是这样的考虑,当然这个是领导高瞻远瞩,咱们回过头想想,你说美国OEM,它在全球最最关注的市场在哪里?肯定是美国和中国,欧洲的OEM最最关注的市场在哪里?欧洲这些OEM,肯定是关注欧洲本土,另外是中国,也很想进美国。日系厂商关注的是在哪里呢?东南亚、中国然后是美国。你看一下整个欧系、美系、日系包括韩国,韩系关注美国,中国也关注,我们走出去肯定面临日系、韩系等OEM的竞争,反过来东南亚的话,包括南亚、印度,真正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们说日系、韩系、欧系、美系,可能只有日系。也就是说,我们去东南亚对话我们就瞄准日系就可以了,韩系、欧系不会跟我们拼命的,这是一个,从整个战略竞争格局看。

另外还是以东南为例,我们觉得它还是离中国比较近,这是中国的考虑,包括政治、经济、安全,回过头,上汽这样走出去的布局,还是相对比较准的,规避了风险大的地方,选择了潜力增长比较多的地方。举一个例子。

许海东:战略的选择,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特色,上汽的选择值得我们有一些企业考虑的,时间关系就不多总结。

第二个问题给孙总,去年我们昆明举行的中俄会谈我专门请他过去,在俄罗斯会谈中进行汽车方面的交流,他在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发展方面,有很长的实践和经验,请他谈谈自主品牌在海外发展面临的最大考验和觉得最难做的是什么?

孙泽军:谢谢许主任,我最早是从最一线找,你愿不愿意做中国车一个一个问过来的。前段时间跟行业大咖讨论后,20年后看,是不是中国汽车走早了,大家知道中国车市寒冬,有一些车企活着也不是很好。再一个中国汽车行业这么大,但是还有一些最核心最核心的技术不在咱们手里,这个时候走出去,你看前几年我们走出去有价格优势、成本优势。现在我们在合作伙伴大会上也在讨论开就要低价,现在我们跟客人灌输的,我们可能五年前出去是靠价格竞争,今天应该认识到中国汽车不是五年前、十年前,昨天的状态了,也许整个中国制造这块儿招牌还不足以让我们超过韩国人,刚才前面老总讲了,可能现在可视价格做到韩国人85%,日本人80%。我们价格没有优势的情况,我们做什么呢?我最大感受就是没有哪一家车企设计是不好的,是很有亮点,我原来是在老单位很关注产品,也是产品委员会的,所以设计上我们赢在设计走得快,原来欧洲车企做一个车五年,我们原来48个月,前几年36个月,现在长安内部提的目标,一个车型从头到尾24个月,所以肯定设计上是最前沿,最新的设计。这是第一我们痛点,是怎么竞争的问题。

第二个痛点,上汽是很有前瞻性布局的,上汽这几年步子很大,总体出口业绩很好,无论布局印度还是像俄罗斯、巴西这样的,布局巴西的企业都很惨重的撤了,将来我不知道布局印度有什么障碍,但一定会有障碍,什么障碍呢?深深的贸易保护主义思维。俄罗斯也是一样的,许主任提到昆明开会的情况,讲的主要议题就是这个,所以这个痛点是真正的痛点我们企业市场上怎么做营销、渠道、服务,是我们自己该做的事。

我也通过中汽协这个平台呼吁一下,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伴随中国在对外交往之中的强势保护的话,我估计企业出去还是比较难的。要不然我们抱团问题,前段时间跟长城的领导探讨,长城在俄罗斯图拉投了6亿美金,投资是迄今为止中国车企走出去最大的一笔,真枪实弹的投资,投下去一样,俄罗斯政府也没有给你应有的支持,之前说不拿技术,不拿资金为什么给你支持,现在我拿了资金你还说什么?如果我们企业形成一些合力,我们其实可以跟俄罗斯政府谈了,长城出了那么多资金,长城也有技术,我们长安或者是上汽也愿意一起出技术,行不行,如果是单独的,估计难。这样咱们出去谈贸易壁垒方面的情况也会容易一些,这是大概我想做的分享,谢谢大家。

许海东:谢谢孙总,确实俄罗斯是个市场,刚才上汽说了一句,他不去俄罗斯,为什么?那个地方不靠谱,政策说变就变。长城我们问他,为什么长城同意在那儿建厂?说长城生产的是高端车不跟他们形成竞争,跟现代他们竞争,所以俄罗斯政府的不可预测或者说变化多,这个可能给我们出口有非常大的问题,所以上汽觉得我跟他扯不清,干脆就不去,不同企业有不同选择。

第三个问题我们问一下上海国际汽车城的李成蹊经理,刚才我们听到上海安亭在国际汽车城,在整个上海,作为国际电动车示范城市,在示范城市有很多经验,在电动车推广以及考虑到国际,我们怎么能把示范经验用上,或者有哪些经验?

李成蹊

李成蹊:感谢许秘书长的问题,其实像刚才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体量也是非常大的,目前中国保有量290万辆,占了53%,目前整个产业发展是全球主导地位,我们从市场角度来说,整个市场规模并不是很大。除了传统车企有造车新势力加入市场博弈当中,造成我们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补贴退坡机制下,政府、企业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是目前非常关注的焦点趋势。

所以这个环境下,如何在激烈机制下提升我们整个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我个人感觉车企是重中之重关注的点,所以除了中国市场环境,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海外市场拓展,对不管传统车企业好,新兴造车势力拓展也好,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特别是我们整个运营模式转变的抓手。
海外市场拓展过程中,车企第一增强了自身品牌效应。第二通过海外市场拓展能够与消费者进行磨合,提升自身产品质量和技术发展。第三希望推动车企和海外政府进行合作,加深政企合作模式探索。

刚才说的“一带一路”倡议,其实我觉得就是非常好的国家政策平台,能够给我们整个车企带来一些政策的市场性、贸易性环境支撑,当然还有一些问题,包括贸易保护问题。所以我们希望以点带面,区域性、城市性开始作为起点,与中国车企也好、城市也好,进行一些示范、试点项目探索,逐步推进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海外的布局,以及产业推动力。

所以在整个海外新能源汽车走出去是长期发展目标,当中肯定有很多问题,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加强更多区域性对接,同时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自身,也要提高自身服务链的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包括电池驱动等技术提升。同时它也要针对性根据不同国家,像刚才说的俄罗斯比较难搞,不同国家之间,消费者他们政府,他们关注的政策或者市场领域是什么,这样子才能加速我们新能源汽车走出去的步伐。

许海东:非常感谢李经理的分享。其实试点就会积累经验,就会让我们通过教训也好,通过经验也好,我们会总结一整套的,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的经验,这种经验我们向其他城市推广或者向其他国家推广,我们有整体的套路。

去年上合组织峰会吉尔吉斯斯坦的总统直接跟习主席谈,我们有水电很便宜,但是新能源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希望中国企业过来投资,你来帮我建,最后总统专门去北汽安排了半天参观,北汽说我有乘用车,我有商用车,我有货车、客车我全有。那好,因为它有福田,你想要什么,我们可以安排,所以在随着新能源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这样的试点以及企业其实会积累很多经验,这种经验向外输出的时候,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人家那些是一穷二白,不能说一穷二白,一是张白纸基本不知道,不知道怎么干。

最后一个问题给长城我想围绕怎么抱团出海,因为中国汽车企业现在都已经把出海作为战略,并且都开始出去,我们中汽协7月份在智利成立汽车企业联盟,10月份俄罗斯成立汽车企业联盟,把中国汽车企业联合起来,在当地共同打造中国品牌,而不是某一家的品牌,所以关于这个问题,我就想从长城这块儿,看看从中国品牌抱团发展角度,谈谈长城的想法。

张民权: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首先是前几年中汽协搭建的平台,自主联盟走出去,这个是很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各个中国车企一些经验、教训,包括一些市场的想法,这个我认为是非常好的抱团取暖的基础,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现在可能大家非常清楚,包括自主品牌我们也开展对标、学习、交流,针对海外发展过程中碰到的经济、汇率、贸易壁垒、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问题,我认为通过对标学习交流,对车企促进经验起到关键作用,这方面还是非常有好处的。

另外希望通过类似中汽协,包括协会等其他专业咨询机构,车企和第三方咨询机构搭建一个平台,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块儿也是很好的途径。包括现在我们开始和货债公司谈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寻找专线专营的基础,通过第三方贸易合作伙伴这方面做基础工作,也是海外走出去很好的捷径,谢谢。

许海东:谢谢张经理的分享,因为时间关系,现在已经超过六点了,非常感谢留在论坛的同事和领导,我们希望中国汽车企业往海外走,一定是一个趋势,一定是一个方向。没有成为全球的品牌,没有成为在全球汽车市场上,有中国品牌一席之地,你只是国内,永远不可能成为汽车强国,走出去确实困难非常巨大,路子也非常难,只能靠我们台上一线大家共同努力,披荆斩棘,冲出这样的市场,也有赖于在座的各位,共同支持中国汽车企业出谋划策共同努力,把汽车企业向海外发展做得更好,谢谢大家。

上一篇:这才是猛禽的挑战者!外观野性,可下900mm水,还能坦克调头

下一篇:产业新阶段—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机遇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原-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