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车行见 > 见新车 > 返回

判断汽车故障有方法 应对突发自燃安全常识

发布日期:2016-09-01 19:04  作者:张宏利   浏览次数:6478

车网中国 综合新闻 一般情况下汽车自燃先是冒烟,然后才会燃烧,倘若车主平常就有警惕性,闻到异常气味时,及早停车检查,起火事件可能就会避免。因此,人人车二手车提醒,车主们可以通过闻异常气味,检查汽车故障。

判断汽车故障

一辆汽车至少由7000个零部件构成,这些零部件有金属的、塑料的,还有橡胶的,在不正常的磨损和消耗时,会发出刺鼻的气味,比如焦煳味、臭味、塑料味等等,根据这些发出来的气味,车主们用鼻子就可判断出车辆的某些故障。
 

橡胶煳味
 

橡胶煳味这种气味容易让人分辨,出现这种气味首先要检查皮带、制动蹄片及轮胎,看看这些部位的橡胶制品是否松弛打滑或者过热,如果查明是制动器或轮胎发出的气味时,应立即熄火停车,等散热后再行驶。
 

塑料煳味
 

塑料煳味,此类情况大多是电器的线路过热所致,由于电线的塑料外包皮较薄,所以气味不是很大。但当电线短路时,多伴有局部冒烟或发热的现象,时间长了,容易引起燃烧,引发火灾。
 

提醒大家,电线过热现象一经发现必须马上停车找出原因,别看电线烧损的气味不大,但危险指数却是非常高的。一般情况下,夏季发生电线温度过高的情况会更多,如果没及时发现,很容易造成电路彻底损坏、发动机拉缸,甚至整车自燃等现象。
 

浓浓焦煳味
 

在行车过程中如果闻到非金属材料烧煳的特殊气味,一般是由离合器摩擦片烧损或过热造成的。这种煳味中还会夹杂着焦臭味,因为离合器片的材质是由橡胶和石棉等多种材料复合而成。
 

提醒大家,如果离合器使用起来很正常,也没有明显的难挂挡或起步困难的情况,并且下车闻到的气味来自车的后部,那么就要检查后制动系统有无过热现象了。有些粗心的车主在拉着手刹的情况下强行行驶,这会让后刹车片抱死,也会产生焦煳的气味。
 

未燃烧汽油味
 

如果车厢内总能闻到未燃烧的汽油味,那就应该引起车友的高度注意了。首先确定漏油的部位和程度后才能再次上路行驶。
 

提醒大家:车辆经过长期使用,输油管路都会发生老化龟裂,燃油会从这些部位渗漏出来,因此,当车友闻到汽油味时,应立即熄火停车,掐灭香烟等明火,彻底检查油路。如果油箱漏油,有个应急的办法,就是用嚼过的口香糖堵在漏油部位,然后尽快送修。
 

烧机油味
 

这种气味在化油器车上比较常见,人们俗称为“烧机油”,除了能闻到呛人的气味外,排气筒还会冒出黑烟。一种情况是由于缸筒的内壁磨损严重或活塞磨损严重,机油蹿入发动机燃烧室造成的;另一种情况是气门磨损严重,也可能烧机油;还有车辆的输油管老化,机油滴到发动机或排气管上,在高温的情况下,也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蓄电池臭味
 

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电解液泄漏或亏损,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湿式电瓶上,因为该种电瓶需要由电解液来完成电能的储存和转化,但当电解液泄漏时就会产生一种刺鼻的味道;同时,如果电解液消耗过多或亏损时,汽车发电机会向蓄电池强行充电,这时会使蓄电池充电过热而冒白烟,气味更加难闻。发现这种问题,应当及时补充电解液,并给电瓶充电。
 

突发自燃安全常识
 

提醒:在行车过程中,一旦闻到焦臭味或者看到烟雾,应立即在安全地方停车并关闭电源(这很重要,因为关闭电源可以切断汽车点火和喷油,减少着火几率),然后拉紧手刹,离开车辆,查明原因。发现火情后,根据情况采取下一步行动。
 

汽车一旦发生火灾,千万不要慌乱,正确的做法是:先拨打"119"报警,告诉火警台正确的位置和车辆起火的部位以及车上有无人员、货物等情况,与"119"保持联系。汽车发生火灾,救还是逃?这要视情况而定。
 

小火赶快灭
 

汽车火灾通常都是从一个部位开始着火然后蔓延的,如果发现得早,火灾仅限于小部位起火,而且只有轻微的烟雾,这时候一般用自己车上的灭火器就可化解危机。如果没有灭火器,一定要尽快向他人求助,或者用车上的毛毯,周边的沙子掩盖火源,那样也可能将火扑灭。
 

中火讲方法
 

如果发动机舱已经开始冒烟,并且有火苗从缝隙中窜出,那么火势就已经发展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这时一定不要打开引擎盖,因为空气对流会加大火势。这种情况下,可拉开锁止扳手,让引擎盖露一条缝,然后往里面喷灭火剂,等到没有烟雾时方可停止,然后再打开引擎盖,进行清理工作。
 

大火赶紧跑
 

3分钟内不能灭火,赶快逃生。如果3分钟以上都没能有效灭火,那么此时汽车应该已经是周身起火,这时别指望小小的车载灭火器能够扑灭熊熊大火了,人人车建议赶紧离开,及时疏散乘客和围观群众和好心帮忙的非专业人士,等待火警救援。

上一篇:汽车颜色挑选有讲究 关系行车安全

下一篇:减少伤害致残 推广使用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原-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