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马是第一家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开启战略合作的国际汽车品牌,此次合作标志着宝马在中国电动领域本土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以“充电立交桥模式”(私人充电桩,公共充电桩,品牌专属充电桩,数字化充电)架构打造电动出行生态系统。



据2019年度财报显示,2019年财年宝马集团总共在全球范围内售出250万新车,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45,815台。
截至2019年年底,宝马累积销售50万台电动车。宝马集团预估,到2021年底将向全球客户累计交付100万台新能源车。
在目前的产品阵列中,宝马集团共有12款新能源车型。到2023年,宝马集团会将产品线拓展至25款,其中一半为纯电动车型。
到2021年底,宝马集团会提供五款纯电动车型:BMW i3和纯电动MINI SE车型已于2019年底在英国牛津工厂投产;2020年,BMW iX3将在中国沈阳投产;2021年,BMW iNEXT将在德国丁格芬工厂生产,BMW i4在慕尼黑工厂生产。iX3、iNEXT和i4将搭载第五代BMW eDrive电力驱动技术。
BMW iX3于年内推出后,BMW X3也成为宝马历史上第一台同时拥有内燃机、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三种动力驱动形式的SUV车型。

宝马集团自2007年便开始应用高效动力(Efficient Dynamics)技术。该技术与电动化战略结合,推动宝马集团达成新能源愿景。
正如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所说,“消费者应该有‘选择的权力’,并且能在不做任何妥协的前提下选择电动出行,所以我们几乎为每个产品系列提供至少一款电动化产品。宝马集团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选择不同驱动技术的自由。”
在宝马集团的价值体系中,尊重消费者“选择的权力”是通向未来出行的核心抓手。开放的技术路线不仅意味着将继续提升燃油发动机的经济性,而且还将体系化推进电动化发展。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认为,“我们相信不同驱动形式将长期共存,我们也在技术上做好了相关准备,为客户提供‘选择的权力’。在中国,我们采取全面的电动化战略,今年将提供6款新能源车型,同时大力发展eDrive电驱动技术、经销商网络、充电设施以及数字化服务。”
今年,宝马已在中国市场推出纯电动BMW i3快充畅行款,BMW i8极夜流星限量版,全新BMW X5插电式混合动力和BMW 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里程升级版。
27万根充电桩背后的宝马电动逻辑
中国有超过6万名宝马新能源车主,这个数字在未来会长期处于上升通道,背后是同样处在极速拓展轨道里的补能需求。
并且,作为豪华汽车品牌,宝马补能的形容词前缀里,除了便利和迅捷,还必须加上“豪华”。
这就要求在新能源车型逐渐发力的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快速响应。
截止2019年底,宝马已在中国布下13万根公共充电桩。今年,通过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的深度合作,公共充电桩将达到27万根,包括8万根直流快充电桩。这些充电桩在BMW云端互联应用程序内,可以一站式查找使用和快捷支付。

“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的合作,再次凸显了宝马集团的坚定承诺。”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说。
电动出行时代的数字体验
品质优良的电动汽车毛细血管般细密的充电体系确认了电动出行的硬件框架,而如何让消费者获取与传统燃油车无差的出行体验,则是为“数字化”设定的议题。
宝马集团的答案是BMW云端互联应用程序,车主可以“一站式”查找、充电和支付,还可根据当前充电桩情况、剩余里程、驾驶习惯及需求智能化定制线路管理。
在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合作“即插即充”技术落地后,BMW新能源车主仅需将充电桩接入汽车充电口即可开始充电,无需手动扫码等验证流程。
但这些,都只是BMW云端互联的“1.0时代”,
在中国“新基建”的语境下,充电桩将成为物联网的一部分,BMW云端互联应用程序是联结人、车、充电桩和服务,以及架构全纬度电动出行生态系统关键路径上的核心纽带。
除公共充电桩外,宝马不断完善品牌专属充电站。比如BMW品牌专属预约停车充电服务,已推广至北京、上海、成都、南京、沈阳5个城市的6座机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