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战略发展与收益的角度来看,这次合作对于双方而言都可谓大有裨益。就大众而言,南北大众两家合资公司受制于之前的业绩包袱,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发展战略上,一直较为保守,发展速度较慢。而根据大众去年发布的“2025战略”,到2025年大众集团的电动汽车销量将达200到300万辆,占总销量的20%到25%。作为全球最大的乘用车市场,中国对于大众而言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公司需要一家新的合作伙伴,来实现其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目标,并彻底摆脱“排放门”事件的影响。
从江淮的角度来看,与大众合资是提升集团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江淮汽车2016年财报显示,该公司销售各类汽车64.33万辆,实现营业收入524.91亿元,但其中净利润仅为11.62亿元,仅为2%左右。可见,江淮的单车利润率太低。而报告还显示,江淮汽车应收国家和地方新能源汽车补贴共计43.87亿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新能源汽车补贴,江淮将陷入亏损的境地。因此,和在全球拥有影响力的大众集团一起打造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新能源乘用车,提升集团的盈利水平,便成为了江淮的“最优解”。
本月初,海兹曼透露了大众方面明确的新能源汽车规划。他表示,大众未来将在中国推出8款新能源车型,其中包括基于MQB平台的e-Golf和全新途观L PHEV;基于MLB平台的奥迪A6L e-tron和大众辉昂GTE;基于全新MEB平台的大众I.D。量产型和奥迪e-tron Quattro量产车型;以及河江淮汽车联合打造的两款新能源车。据称,这两款车中将有一款是纯电动SUV,最早将于2018年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