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网中国 综合新闻 一辆汽车有成千上万的零部件,还有很多复杂和隐秘的功能。有些甚至是我们把车用到报废都不会使用的,安全气囊就是其中之一。安全气囊现在已经成为了每辆汽车中必须有的配置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安全气囊由最初的保护驾驶者的安全,发展成目前包括驾驶者与乘客,甚至是被撞行人在内的全方位的保护。我们都知道自己的汽车上有安全气囊,也希望这东西永远不要弹出来。所以我们见到气囊的几率很低,本篇文章,我就带领大家看看千奇百怪的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从1953年美国人约翰·赫特里发明至今,已经走过了63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安全气囊致经历数次技术更迭。第一代是单纯的弹出式气囊SRS (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第二代是低膨胀气囊(depowered airbag它的膨胀速度相对较慢,从而可以帮助降低气囊膨胀的同时可能带来对乘客的挤压伤害)。第三是代智能气囊(Smart airbag可以根据碰撞的强度调整充气的压力)今后第四代安全气囊(Advanced airbag 通过更多的传感器感知成员的姿势,位置,碰撞强度等,从而实现最合理的弹出状态)。
当然,安全气囊是在使用安全带的前提下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成员的安全。如果没有使用安全带,弹出的安全气囊甚至会对乘客造成二次伤害。
很多厂商致力于让车辆安全,推出了各种各样,不同形式的气囊,目前高级汽车上的气囊数量已经达到七八个,本篇文章就一起来看看,各大厂商们是怎么设计气囊的。
雪铁龙,从车顶向下打开的副驾驶安全气囊
雪铁龙在2014年日内瓦车展上推出了概念车C4 Cactus,并计划在2016年上市。该车在安全性气囊上的一大特点是从车顶向下打开的副驾驶安全气囊。
通常,副驾驶安全气囊收放在仪表板中,发生碰撞时从乘客前面弹出,而Cactus的气囊收放在车顶,从上面沿着前挡风玻璃弹出。这样设计的安全气囊有几个好处:首先随着车辆功能的增加,仪表板上集成了显示屏,空调造作部分和出风口等等。仪表板内部的空间被各种设备挤占,留给气囊的空间已经很局限了。把气囊收纳在天花板可以充分利用车顶空间,减小对仪表板内空间的使用。
第二,气囊从车顶弹出,沿挡风玻璃向下延伸。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直接从正面弹出给乘客带来的二次冲击。第三,传统副驾驶安全气囊在工作时需要首先冲破仪表板,并在仪表板内形成方便弹出的沟槽,起到“门”的作用,设计在天花板上则无需设置“门”,省去了设计的麻烦。第四,相比中控仪表板破损的修理,把气囊安装在天花板上的维修费用也更低。
福特汽车,前排膝部安全气囊,后排气囊安全带
对于前排乘客的保护,福特也有自己的理解,福特汽车研发出一种置于手套箱盖板内的膝部气囊,以取代传统的分离式膝部气囊。它采用模塑设计,夹在手套箱盖板内外表层之间。重量相比普通膝部气囊也减轻了65%,充气发生器比传统版缩小75%,既节省了手套箱空间及减轻了膝部气囊重量,同时也提供了更大的前排乘客腿部空间。如果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手套箱盖板内的气体发生器在短短20毫秒内便能使气囊发生膨胀,并将手套箱盖板推开,以提供腿部保护。
对于后排乘客的保护,福特汽车开发了安全带气囊。这种新式安全带的独特之处是,气囊内置于安全带从带扣到乘客肩膀的位置,一旦发生碰撞,汽车就会发出信号释放气囊,此时安全带气囊与人体躯干的接触面积较未展开气囊时提升五倍,大大增加了受力面积,使得安全带在束缚躯干惯性前冲时身体所受的压强大大降低,防止安全带在束缚中引起的二次伤害。
丰田汽车,后排头枕包裹气囊
丰田汽车在2009年就开发了这种后排头枕安全气囊,它的展开方式是从后排玻璃上方的天花板处向前展开,包裹住后排头枕。它的作用是当车辆发生碰撞时,阻挡后玻璃以及其他碎物因为惯性向前冲击时对乘客的划伤,保护后排乘客的安全。
通用汽车,主副驾驶隔离安全气囊
当车辆侧面遇到碰撞时,从方向盘里弹出的前排气囊对乘客的保护就很有限了。此时乘客会因为惯性向一侧倾斜,此时扶手箱,换挡杆,副驾驶成员都有可能对驾驶者造成伤害。通用汽车为了防止车辆在侧面碰撞时对驾驶者和副驾驶的伤害,开发了主副驾驶座椅隔离安全气囊。它从驾驶席一侧弹出,把驾驶者与副驾驶隔开,防止车内成员惯性带来的二次伤害。
沃尔沃,行人保护安全气囊
沃尔沃在V40上首创行人保护气囊,沃尔沃行人安全气囊通过安装在前保险杠的传感器监测,当车速低于50km/h的时候撞上行人后,发动机舱盖尾部自动翘起,隐藏在内部的安全气囊同时释放,并且会包裹部分前挡风玻璃与A柱,这样以来凸起的发动机舱盖与安全气囊便可有助于减轻行人的伤害。
行人保护气囊与车内气囊一样,都是在已经发生碰撞后才触发的被动安全装置,它并不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因此沃尔沃决定将新的主动式安全技术摆在首位,行人安全气囊或被逐渐淘汰。
沃尔沃,全方位安全气囊
在2013年,沃尔沃发布了一个名为EnVelop的全方位安全气囊技术。直接用安全气囊将整台车包裹到只剩下前格栅。用我们目前对气囊的理解看效果图的话,气囊包裹程度相当恐怖。
EnVelop究竟是像传统安全气囊那样,通过碰撞传感器后知后觉地防止二次撞击,还是通过摄像头先知先觉地进行防护,我们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从当前汽车技术水平来看,该系统量产可能性很低,更多只是沃尔沃对自己安全思维的一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