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汽车已经从交通工具转变成了生活方式的载体。消费者对汽车的诉求愈发细分化,比如品牌、设计、性能、定位、豪华感等等,而有一种属性则是所有消费者都共同关注的,那就是——安全性。
什么是主动安全科技?
主动安全是汽车安全发展史上的一次进步与革新,从过去简单地依靠“安全带”、“安全气囊”来被动地减轻事故受损程度,发展到依靠大量辅助科技装备来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主动安全也是无人驾驶技术的基石,主动安全的先进性和革命性一直领先于被动安全。就如同《扁鹊三兄弟》的故事一般,主动安全会提前发现问题并解决它,而不是在最后亡羊补牢。
为什么“被动安全”解决不了的问题,“主动安全”能够解决?
汽车主动安全科技,主要是通过车辆自身的传感器读取周边信息,经由车辆计算机运算之后,对车辆下一步行动轨迹做出预判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提醒。对驾驶者的操控动作起到辅助性的作用,尽可能地减少和消除车辆发生危险的概率。被动安全主要是在车辆发生意外的瞬间,起到保护车辆、司乘人员以及行人的作用,比如:安全带、车身框架结构及材料,安全气囊等。
目前主流的主动安全科技有哪些?
作为消费者,了解自有车辆所装备的主动安全科技并学会使用,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当下主流的主动安全配置有哪些呢?
一、ACC自适应巡航
因定速巡航刹车不及,导致高速追尾的车祸不在少数。定速巡航尽管便利,但“不顾一切往前冲”的逻辑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
ACC自适应巡航,英文全称Adaptive Cruise Control(下文简称ACC)。ACC是定速巡航的升级版, ACC会预判前方车辆的车速,结合驾驶者调节的跟车距离(实际运算逻辑为反应时间),来调节车辆的当前车速,以保持较为恒定的安全车距。车主可以设置跟车时速的上限,同时车辆也自动完成刹车的操作。
二、车道保持
疲劳驾驶是每个驾驶者都可能遇到过的窘境,而偏离车道带来的巨大风险,伤人害己。
车道保持是ACC的最佳拍档,两者搭配运作可短时间实现“自动驾驶”(注意是加引号的自动驾驶)。当车辆行驶在车道内,车辆可以预判当前车道的宽度和边界。当车辆逐渐偏向一侧时,方向盘会实现自主转向,帮助车辆尽可能保持在车道中央。试想,当车辆可以自动保持在车道内,且实现自适应巡航时,你的手脚是不是就可以获得短时间的自由了?这也正是Level2级别半自动驾驶的主要体现。但是,车道保持功能仍有两大限制:1.转向力度有限,只能应对较缓的弯道2.系统无法长时间接管方向盘。
三、坡道辅助
在商场地库的坡道上完成起步,对于很多“新司机”来说都是巨大挑战。
坡道辅助分为“上坡起步辅助”和“陡坡缓降”。上坡起步辅助,主要出现在手动挡车型上防止溜坡。在自动挡车型中,AUTOHOLD(自动驻车)也起到相同作用。陡坡缓降多出现在SUV车型中。开启陡坡缓降,车辆就会在预设速度内缓慢地驶下陡坡,应对较长、较陡的下坡道路,有效保障了安全。根据品牌不同,车速或为原厂设定,或为给出一个可供车主选择区间,通常不超过10km/h。
四、变道辅助
雨雾天气或车窗玻璃起雾的情况下,即便是“老司机”想要完成变道都得左顾右盼。
变道辅助也可称为盲点监测。主要作用为提示驾驶者车辆左后方和右后方的来车情况,并会根据车距和后车来速调节灯光的亮度或闪烁速度,以提示驾驶者在变道时的风险大小。警示灯通常设置在外后视镜内侧或镜片上。
在雨雪天气以及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或是对于变道时环顾四周不及的新手而言,变道辅助是最得力的警示助手。
五、预碰撞警示系统
斑马线前,因驾驶者视线被一侧的高大车辆挡住,而忽视了突然窜出的电瓶车,从而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很高。
预碰撞警示系统原理为车辆传感器自动探测前方障碍物,运算出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从而发出声音警示,如驾驶者未介入,车辆会采取自动刹车措施,降低事故概率。同时,还会出现仪表警示、方向盘震动、座椅夹紧、安全带勒紧、车窗自动关闭等操作。同样,倒车时如遇后方有障碍物出现,车辆也会自主进行制动干预。
六、开门预警系统
因驾驶者突然开门导致后方电动车与车门碰撞,从而可能引起连环事故的悲剧,我们总在新闻上看到。
开门预警系统,即在车辆开门瞬间,车辆传感器预判后方靠近的物体。如有物体快速靠近,车门上的氛围灯会高亮度闪烁给开门者警示。开门预警系统,较大程度上避免了开门撞到后方快速接近的社会车辆的事故概率,尤其是电动车和自行车行驶较混乱的情况。
除了以上提到的6点主动安全科技外,我们熟知的防眩目后视镜、ABS制动防抱死系统、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胎压监测,都是主动安全科技装备。此问题下其他知友的答案已经十分详细,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相较于两轮驱动在雨雪天和紧急情况下的不稳定性,四轮驱动通过驾驶者操控来规避危险,也是一种较普及的主动安全科技。
未来又将有什么样的主动安全科技普及呢?
主动安全科技的普及,很大程度上是为未来实现自动驾驶铺路。车辆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情况下,可较大程度减少因为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事故风险。
一、Level3级别驾驶
全球首款Level3级别自动驾驶的量产车——全新奥迪A8的中控中留有极少数按钮,其中一颗名为Audi AI的按钮,为我们打开了汽车领域的人工智能世界。通过Audi AI按键就可以激活自动驾驶,在时速不超过60km/h的交通状况下,驾驶者可以完全交出车辆驾驶权,由车载电脑完成。车辆可以支持主动变道、跟车刹停、主动避让、车道保持、道路限速识别,并且可以实现全自动泊车。车辆拥堵停走状态下,位于驾驶者可以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完全释放手脚,做点其他事情。
车辆实现自动驾驶,最大获益者是驾驶者,进一步降低驾驶的疲劳程度。然而如何预防驾驶者疲劳状况的发生,以及如何应对呢?
二、驾驶者监测
奥迪健康驾驶员系统旨在让汽车具有辨识驾驶者即时身体状况,通过可穿戴设备的实时监测获取信息,从而判断驾驶者是否处于紧张、疲劳等状态,并根据其健康指标提供相应解决方案。在驾驶者遇到极端情况时,车辆会自动停靠并向急救中心发送警报。在全新奥迪A8上,通过仪表板上的摄像头监测驾驶者的状态,即可实现部分驾驶者监测功能。
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我们通常考虑到车身框架结构带来的被动安全性。而全新奥迪A8先行一步,预判侧向来车的事故可能性,采取主动预防机制,降低车辆及车内人员受损程度。
三、奥迪AI主动悬挂
众所周知,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的研究是汽车安全性研究的一个热点,我们在全新奥迪A8上也展示了解决方案,当侧向有物体接近A8且即将发生碰撞时,奥迪AI主动悬挂会迅速抬高,使得物体撞击到强度高于车门的下方门槛,而不是直接撞击车门。这对车内成员的保护起到很大作用。同时,车辆还会自动关闭车窗,勒紧安全带,调节头枕位置。
随着时间的推移,主动安全科技逐渐从基于车辆和驾驶者本身,进化到对整个交通环境以及社会状况的关怀。身为“灯厂”,奥迪玩灯,玩的可不只是样子货。
四、更加智能的车灯
作为“灯厂”,全新奥迪A8使用OLED尾灯,呈现于业界最具3D动态效果的灯光效果。而真正把灯光科技上升到主动安全科技的,是矩阵式头灯与激光大灯。奥迪的矩阵式大灯可根据对象来车的灯光照明情况调节自身光源的明暗强弱。在夜视系统检测到前方有行人时,还会针对性的辅助照亮行人,并发出光线频闪警示行人和驾驶者,避免事故的发生。
如何通过主动安全科技,提高交通通行效率,这是一个极具未来感的话题,而奥迪正助力于此类项目的研发。
五、奥迪交通信号灯系统
奥迪奥迪交通信号灯系统可将车辆和当地的交通设施进行互联。装备该系统的车辆,具备预见性驾驶功能,不仅能提前计算下一个红绿灯的时间,更能预测驾驶者是否在允许的速度限制内到达下一个绿灯。测试中,交通停滞时需要制动的车辆减少了约20%,这为驾驶者节省了出行时间,同时也节省了燃油消耗。
主动安全科技是汽车安全中重要的课题,知乎有此类问题证明了大家对于车辆安全性十分关注。随着汽车工业的日益发达,汽车也将从“功能时代”进入“智能时代”。在法兰克福车展上,奥迪还展出了实现Level4高度自动驾驶概念车Elain和Level5全自动驾驶概念车AICON,其中AICON的车内甚至取消了方向盘。这些极具未来感的设计绝非虚设,这些科技将主动安全科技上升到了人性关怀,主动安全科技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