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人对汽车知识理论的加深,买车要不要选择ESP成为不少人的心结,有人认为ESP是汽车重要的主动安全系统,法规上应该强制全系标配。但也有一部分人觉得以前的车不都没有ESP,也没见过翻车、失控等事故,所以哪怕不提供ESP也没关系,只要价格便宜一点就好了。那么,事实是怎么样的呢?
ESP有什么作用?
ESP,又称为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在一些汽车品牌各自有了不同的名称,比如丰田叫VSC,宝马叫DSC,本田叫VSA….但其实它们的作用大同小异,本质上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的“升级版”,通过分布于全车的传感器来判断车辆状态,一旦车辆存在转向不足或者转向过度的等失控情况,ESP系统会及时介入并对车轮施加制动力,从而将濒临失控的车辆拉回至正常的行驶轨迹。
ESP不是救命神器!
大量试验数据证明,ESP的安全作用确实卓有成效,可以有效降低因为车辆失控导致的事故率。而在欧洲也是属于强制安装的一个安全配置,但在国内,由于法规政策的缺失,ESP简配成风,十万级合资A级车的ESP搭载率并不乐观。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ESP是被神化成多么NB,说到底,ESP只不过是成千上万当中的一个电子辅助系统。只要是电子设备,就必然存在一定的物理极限,一旦超过这个临界点,就相当于野马脱缰,再高级的ESP也拉不回来,尤其是高重心的SUV车型。
如何避免车辆失控翻车?
除了大家公认的ESP,车辆是否失控,还与驾驶技术、轮胎、悬架、车身重心等紧密相关,它们是一个完整的行车安全系统,任何一个出现偏差,都有可能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
汽车在高速上行驶,车速过快是最容易引发车辆失控的诱因,因为一旦遇到前方障碍物,很多驾驶者的第一反应是避让,但通常高速紧急避让的行车风险是极高的,ESP很有可能发挥作用,所以高速放慢速度,眼观八方,要有预判意识是最最重要的。
此外,在冰雪湿滑路面上行驶,也很容易引发失控,因为此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极小,即使ESP还能工作,轮胎也很难有附着力来控制车辆的转向,因此在冰雪路面上切不可鲁莽开快,一切为稳慢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