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发展智能汽车方面,中国已确立了“以智能化为主、兼顾网联化”的总体思路。其中,在智能化路径上,明确以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为重点,兼顾自动驾驶。日前,日产汽车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所联合发布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标准研究制定路线图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旨在从标准建设的角度,厘清ADAS的开发策略。
发布会当天,作为《报告》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日产汽车公司执行副总裁坂本秀行接受了《中国汽车报》记者的专访,结合日产汽车在ADAS领域的经验,就车企如何在中国市场循序渐进开展ADAS研究和应用发表了观点。值得关注的是,在坂本秀行看来,中国市场要充分重视AEB等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应尽快将其标准化,甚至拟定为强制标准。
■规避事故是ADAS初衷
中国日前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到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其中,50%新车主要指的是搭载ADAS技术的智能汽车,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覆盖美国SAE-J2016分级标准中0~2级相关的功能和系统。
根据《报告》,相关ADAS技术共有30余项。考虑到成本、技术成熟度等因素,应该优先发展哪些技术?坂本秀行对此表示,ADAS系统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汽车的行车安全,在应用ADAS技术时,首先要考虑事故预防的难易度,其后是对社会的贡献度,从这两方面来考虑优先顺序。
“根据《报告》调研的结果,中国的交通事故中,汽车与行人间的事故占相当比例。而在日本,行人和汽车之间也经常有一些事故发生,但基本上都是由于驾驶员没有遵守规则而导致的。但在中国,即使驾驶员非常小心、非常注意了,还是经常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与行人或者单车碰撞事故。”坂本秀行解释称,“这类事故其实是可以避免的。所以,我们选择率先导入能够最有效地减少事故的技术。例如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在感知到危险之后,瞬间进行制动。这在中国市场是非常有必要的。”
除了在AEB等主动安全技术方面领先于其他车企,日产还是第一家开发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技术的车企。基于所掌握的这些先进ADAS技术,是否意味着日产已经和自动驾驶无限接近?坂本秀行表示,做好单项技术并不意味着能做好自动驾驶,自动驾驶也不是各项技术的累加,这其中算法和规范化系统至关重要。
坂本秀行介绍,算法不仅涉及控制环节,同时还在自我诊断、回避危险时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传感器发生故障、用于识别的摄像头有灰尘,又或者遇到突发暴雨……在这些危险的瞬间对汽车进行控制非常重要,其中合理的处置方式包括通过推测,把车停放在安全的场所。”坂本秀行说,“事实上,对这些特定情况的算法和规范化系统的研究,我们目前做得还不够充分,仍在努力中。”
■应重视地图数据采集
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连续9年蝉联全球第一新车市场,发展智能汽车有着天然优势。坂本秀行认为,中国颁布的有关自动驾驶的法律法规,会成为今后普及自动驾驶技术方面重要的法律文件或标准。
除了市场规模,中国庞大的交通路网以及复杂的路况也是开发智能汽车的优势条件。“中国拥有数十万公里的高速公路,自动驾驶汽车在这些高速公路上,能够发挥很大作用,这一点和美国很相似。”坂本秀行表示,“中国还有一大批优秀的互联网企业,这些条件决定了我们只能和中国公司合作。”
诚然,中国具备发展智能汽车的诸多优势,但在华开发智能汽车并非一片坦途。坂本秀行表示,由于某些政策和技术手段限制,在中国获取高清地图数据较为困难,而这是发展智能汽车的基础条件。他举例说:“汽车实现自动驾驶不仅要收集高速公路的弯道幅度、坡度等这些基础性信息,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在施工,或是容易遭受哪些自然灾害。”
坂本秀行举例说:“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按分秒来获取有关交通拥堵方面的信息,比如车流量是多少,车辆拥堵的末尾在哪,从而进行规避。”坂本秀行强调,在中国这些数据都是零散的,如何收集、整合这些数据是中国发展智能驾驶过程中的一项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