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碰撞安全性是交通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汽车设计师不仅要追求汽车较高的动力操控、良好的经济性和美观、舒适等性能,还应使汽车在碰撞事故中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员安全,努力做到"车毁人不亡"或"车伤人不伤",即让汽车具有较高的"汽车碰撞安全性"。
评价汽车的安全性呢,是分汽车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方面。
我们首先来聊一下主动安全性,它是根据汽车设计和汽车理论对汽车内部构造进行合理、有效设计来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也称为事故前汽车安全性,就是设计师为了预防汽车发生事故而设计的汽车构造,主要是为了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尽力防止事故的发生。主要研究包括汽车操控稳定性、驾驶人视野性、乘坐舒适性、灯光系统等等。
一些典型的主动安全配置: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TCS、ASR(牵引力控制系统)、LDW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主动刹车、高位制动灯、前后雾灯、后视镜防炫目等等。
ESP电子车身稳定控制系统
ABS功能
汽车前雾灯
防炫目后视镜
汽车的被动安全性是从事故碰撞发生后,为减少因事故发生的损失,减轻人员伤害程度来考虑的。它是指汽车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一旦出现事故时,通过车内的保护系统来有效好乘员,将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的能力,即汽车所具有的在交通事故中保护乘员免受伤害的能力,也叫事故后汽车安全性。其研究内容包括车身的抗撞性、乘员约束保护系统(如安全带、座椅、安全气囊、内饰软化等),以及转向系统防伤性能(如转向盘、吸能性转向柱)等。
汽车安全带
安全气囊
被动安全性又可分为降低碰撞时的损坏和碰撞后的急救两方面工作。其中,碰撞后的急救包括成员自救和车外人员给与救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