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车行见 > 见体验 > 返回

网约车变“夺命车” 平台安全漏洞何时能堵住?

发布日期:2016-05-05 10:00  作者:张宏利   浏览次数:5327

车网中国 综合新闻 网约车目前已是不可逆转的大潮流,行业也日渐被普通市民依赖和接受。但不断曝光的行业不良现象、甚至恶性安全事件,也令公众对网约车的安全性产生了疑虑。

网约车变“夺命车”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深圳一名24岁的小学女教师搭乘滴滴顺风车遭司机抢劫杀害,此事引起轩然大波,更让百姓对网约车的信任瞬间下降至冰点。
 

在政府为这个新兴行业亮起绿灯、企业与热钱争先恐后抢占市场、且越来越多的人装上手机软件并逐渐习惯了这种出行方式的当下,时不时冒出来的这些新闻,不免让人有些心寒。人们最担心的是:网约车,真的还安全吗?
 

据称,在这次恶性事件中,涉案司机用真实信息注册并通过审核,但案发车辆的牌照系其临时伪造。作为乘客,其订单信息里仅能显示车牌的后四位,也就是说受害人没有足够的信息识别该车辆有问题。
 

事实上,这也并非孤例。多次媒体报道中,接单车辆与认证信息不符的案例并不鲜见。相信所有用户都对目前这种“只要提交身份证明、驾驶证及行驶证就能成为一名专车司机”的行业现状深恶痛绝。更有媒体指出,在司机的准入管控上,滴滴顺风车几乎可以说是零门槛,司机的素质也很难保证。
 

因此,作为平台,在录用司机时就没有把好乘客安全的第一道关。如果再不引起重视,这样悲伤的案例未来还有几率出现。
 

网约车平台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它确实让乘客减少了出行成本,提高了出行效率。或许,人们不会因为偶发的小概率事件,就完全否定专车价值。更何况这个行业发展还处于初期的阶段。
 

有一种观点认为,即使乘坐出租车也可能存在相同的安全隐患——遇上假冒出租车,司机、车辆、行驶轨迹无处可查。但是,网约车平台不能因为安全漏洞难以防范就放弃企业应尽的义务,毕竟人命关天,一次事故对一个个体来说,这个概率就是100%的。
 

笔者由衷希望在这次悲剧之后,各平台能强化对司机的安全审核和管理,及时堵上安全漏洞。在致力于打响平台知名度的同时,多花点心思去建立乘客使用的信任度。毕竟,与铺天盖地的广告相比,服务质量、从业资格、安全驾驶、用户信息保密等等与乘客权益相关的小细节,这是更关系到网约车今后到底能走多远的关键问题。
 

当然,政府监管在其中也应发挥到作用。尽管网约车平台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但管理办法却迟迟难以落地,使得专车平台野蛮生长难以得到规范。
 

两会期间,交通部部长杨传堂被问及专车管理方案具体出台时间时说道,“我希望是越快越好”。而笔者也希望平台的有效管理办法出台速度越快越好,将恶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上一篇:深圳女搭假牌滴滴顺风车遭劫杀 网约车安全再引关注

下一篇:安全气囊存缺陷 高田将在美召回7000万问题产品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