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车行见 > 见体验 > 返回

你的安全气囊真的“安全”么?

发布日期:2017-10-16 20:00  来源:网络  作者:阿伟   浏览次数:1120

我们总是能看到
 
各大新闻标题写道:
 
《因为安全气囊问题,xxx召回xxxx万辆汽车》
 
买了车,又惴惴不安
 
要不咱就先了解下安全气囊的事情
 
安全气囊是啥?
 
安全气囊到底安不安全?
 
安全气囊有哪些使用误区?
 
使用安全气囊应该注意哪些事?
 
它是啥?
 
安全气囊系统,
 
是一种被动安全性的保护系统,
 
它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
 
可以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
它安全嘛?
 
通过大量模拟试验和车祸统计表明:在所有可能致命的车祸中,如果正确使用安全带,可以挽救约45%的生命;如果同时使用安全带和气囊,这一比例上升到约60%;如果只使用安全气囊,这一比例不会超过5%。所以,安全气囊的安全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单独使用安全气囊,那么它就是一颗定时炸弹。
数据显示,一辆汽车以60km/h的时速行驶,遇到突然撞击时,气囊会以200km/h以上的速度弹出,由此产生的撞击力约180公斤!当安全气囊因充气顶出时,巨大冲击力直接撞击在乘员的面部,如乘员没有系安全带,直接撞到正在爆发的安全气囊上,甚至会造成死亡!
 
这么看来
 
安全气囊确实是存在隐患的
 
它有哪些隐患呢?
1、气囊可能在很低的车速时打开。
 
汽车在很低车速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时,乘员和驾驶员系上安全带即可,完全不需要安全气囊展开起保护作用。如果这时展开气囊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还可能因安全气囊的展开加重碰撞伤害。
 
2、气囊的启动会对乘员造成伤害。
 
安全气囊系统启动时将冲开气囊盖板,并且在瞬间展开充气,很可能对乘员造成冲击;产生的灼热气体也会灼伤乘员和驾驶员。据计算,若汽车以60km的时速行驶,突然的撞击会令车辆在0.2秒之内停下,而气囊则会以大约300km/h的速度弹出,而由此所产生的撞击力约有180公斤,这对于头部、颈部等人体较脆弱的部位就很难承。尤其是当乘客偏离座位或座位上是儿童乘坐时,气囊系统的启动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还可能会对乘员造成一定的伤害。
 
3、安全气囊不弹出。
 
安全气囊有一定的触发点,无论碰撞的怎样剧烈,没有碰到气囊的触发点,气囊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弹出的。以下这些情况,安全气囊可能不会弹出:以50km/h以下时速撞上停止的同级别车辆时,安全气囊可能不会启动。以约30km/h时速正面撞上不会被撞断的电线杆、撞进卡车等车底时,安全气囊都可能不启动。以20km以下时速撞击较厚混凝土墙壁、被侧面撞击、被从后面撞击、侧翻、翻转等情况下,汽车正面安全气囊一般都不会启动。
 
关于它,有哪些使用误区?
 
1、“不系安全带的话,气囊就不会打开?”
 
有的车友认为,不系安全带,安全气囊就不会打开,实际上这是个误区。首先除爆燃预紧式安全带之外,一般的安全带和车内的总线并无数据关联。其次,根据一般厂商的设定,达到碰撞的形变、加速度等条件,气囊就会展开,并不考虑此时安全带的状态,所以气囊是否打开与安全带并无直接关系。
2、“在中控面板上乱放东西,不会有安全问题吧?”
 
很多车友都喜欢在自己的车内营造家的感觉,把很多东西放在车里面,但是这有时候却会带来一些隐患,比如在中控台上放置一些七七八八的东西,一旦遇到事故,气囊打开,这些东西都会随着打开的气囊拍到前排乘客的脸上,要是个布绒公仔倒还罢了,要是个香水瓶……后果实在是令人胆寒。
 
既然安全气囊“并不安全”,
 
那平时应该注意哪些事,
 
才能用对安全气囊呢?
 
使用安全气囊的注意事项
1、安全气囊要定期检查,虽然它不是易损件,并且不容易发生故障,但是每行驶一到两万公里最好检查一下。
 
2、不要在气囊周边和上方放置物品,防止气囊弹开时将物品弹射出去,给车内人员造成伤害。
 
3、儿童不要坐在副驾驶,也不要在副驾驶上放置儿童座椅。
 
4、驾驶坐姿一定要正确,并系好安全带。后背贴到靠背,双手扶稳方向盘,面部与方向盘保持35-40厘米的距离,
 
5、对于一些准妈妈们,系安全带更要留心注意事项,安全带对角部分须挎在胸下,不留缓冲余地,并且从胸下沿肚子边往下。腰部安全带须在隆起的腹部最下面位置,而不是横跨前腹。特别是后面的做法特别重要,因为如果车辆发生碰撞使安全带在腹部前部滑动,结果会给孕妇与胎儿造成伤害。
 
6、安全气囊属于一次性产品,这东西一旦弹出来了,就只能换新了。但小编真心希望车友们的爱车永远不需要换新的安全气囊。

上一篇:同级别SUV对比轿车谁更安全?看看这几个细节你就明白了!

下一篇:奔驰也有质量问题?因安全气囊的危害,被迫召回35万辆!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