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据美国媒体报道,韩国现代(Hyundai)和起亚(KIA)生产的部分汽车,因撞车时安全气囊未能充气,在美国致使4人丧命,为此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展开全面调查。此消息一经曝出,现代汽车的股价应声下跌接近5%,而所涉及的车辆也多达42万辆。
和高田“死亡气囊”使用不合格的催化剂导致碎片飞溅不同,这次韩国现代的安全气囊则是集体“哑火”。据悉,由于安全气囊的电子系统出现短路,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无法弹开,导致安全气囊失去保护车内人员的功能,从而致人死亡。所以,对于涉及车型上所安装的安全气囊,也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哑巴气囊”。
中国市场不受影响?
事件被曝出之后,现代汽车称“中国市场不受影响”,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据悉,这次事件所涉及的安全气囊均是由采埃孚股份有限公司-天合汽车(ZF-TRW)生产。但中国市场的安全气囊供应商是否由该公司生产,我们还不能妄下定论。因为上述采埃孚亚太区相关负责人透露:“因为我们都是按照每个客户的各种车型设计和生产(安全气囊),因此需要较多的时间来核实型号。目前,我们正在对美国和中国的情况进行同步核实。”
这不得不让人生发联想:就连安全气囊的供应商都无法第一时间判断,中国市场的车型是否搭载了其公司的产品,现代汽车第一时间如此肯定的下结论,是否有些言之过早呢?就在本月中旬,有北京现代朗动的车主在车质网投诉,“3月8号下午三时左右,在海口市澄迈至美兰机场高速丘海大道出口发生追尾事故,朗动前部受损严重,但前方主副驾驶安全气囊均未弹出,后和北京现代海口4S店沟通,商家回复:撞击力度不够,撞击点不对,撞击时速未达到弹出标准。车主无法接受,故在此投诉。” 这样的事件发生,现代是不是想用套路来敷衍我们中国的消费者呢?这个问题现代还是给出个说法的好。
实际上,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曾因安全气囊召回过一次。在2012年,现代汽车的车辆在路边停车或者低速行驶时,其气囊会无故引爆,具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后来,北京现代召回2008年到2010年期间所涉及的车型多达9万余量。而就在今年2月份,一辆2013款的现代朗动,不小心发生了车祸,车头撞到了对向的护栏上,车头严重变形,引擎盖和保险杠凹了进去,旁边的护栏也被撞弯。然而,在整个事故中,车辆的安全气囊却没有弹出。在北京现代本身就有“前科”的情况下,而国内又有相似事件的时候,你想让消费者相信中国市场不受影响,这未免有些太困难了吧。
而且,现代汽车的安全气囊也被怀疑是隐藏多年的问题,这一点还是和高田气囊如出一辙的。2011年3月,现代汽车向美国NHTSA申请召回将近30万辆现代伊兰特轿车。随后,又在同年的9月,现代汽车再次申请召回205233辆2007-2008年生产的圣达菲与维拉克斯SUV,而且这两次的召回都是因为安全气囊不能在必要时弹开的问题。而这也让美国有关部门引起重视,怀疑现代汽车的安全气囊问题是存在多年的问题,并随即对其展开了调查。
北京现代的下跌才刚刚开始
2017年现代汽车的全球销量约为725万辆,与预期的825万辆还有很大的差距,而现代汽车的这一数据则创下了集团2012年以来的新低。所以,在2018年其全球销量调整为770万辆,下调了6.6%。据相关人士透露,集团做出此决定是由于北美和中国市场的业务急剧下滑,而这是短期内无法恢复的。
现代汽车虽然说在2017年的中国市场完成了预期销量,但82万辆的总销量,相比于2013年至2016年的103万、116万、106万以及114万来说,真的是“病来如山倒”啊。2017年的上半年,北京现代可以说是遇到了有史以来最为低迷的时候。2016年年底,北京现代单月的销量还曾高达14.6万辆,但到了2017年3月份,北京现代的销量就仅有3.5万辆,跌幅高达76%,销量直接达到冰点,堪称是汽车圈的“跳水冠军”。
到了2017年下半年,北京现代用了最有效也是最没有办法的办法——降价促销,并且是力度是十分大的降价促销。其中,ix35的优惠力度一度达到8万。这让本就走性价比路线的北京现代,进一步将性价比提升上了一个新台阶。以价换量的方式的确让北京现代慢慢走出谷底,在下半年销量逐渐回暖,最终将全年销量追回82万辆,但利润却是大打折扣。
然而,好景不长,在2018年的开年,北京现代再次上演了去年的戏份。年底北京现代的销量还在12.6万辆的高位,但今年2月,已经跌到3.56万辆,销量几乎是腰斩再腰斩。去年北京现代因降价促销的“账”,现在都一点点地还回来了,这就是用价格“透支”销量的后果。而如今,想要再让销量回暖,北京现代已是无力回天。
其实不仅是北京现代的销量开始下跌,由于召回事件的波及,现代汽车全球的销量肯定也难幸免。虽然,现代汽车2018年的全球销量目标定位770万辆,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要达成这个预期恐怕要大费周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