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低温保护装置、是维持车辆安全使用的最基本设置、非专业人员、建议别去拆卸、车辆上的任何设计都是专家经过慎重考虑、才配套的。
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的使用操作技术:
1、汽车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的特征进行冬季车辆的维护保养,在低温下的安全驾驶是非常重要。为此,作为专业驾驶、维修人员一定要掌握冬季车况特点:
1.1汽车难以起动或无法起动。冷却液的防冻作用在冬季非常重要,若不及时更换冷却液,汽车的冷却循环将受到阻碍,会造成发动机水套“开锅”而散热器却结冰甚至冻裂。
1.2怠速不稳,容易熄火。这一般是因蓄电池温度太低使蓄电池的物理、化学性能降低导致的。汽车的蓄电池怕低温,蓄电池的电容量比在常温下的蓄电池的电容量低得多。在常温下正常使用的蓄电池一遇寒冷电容量会突然下降,加上冬季冷车起动,耗电量特别大。所以,装有使用两年左右蓄电池的车辆尤其可能出现这一故障。
1.3磨损严重,容易产生噪声。发动机噪声过大,往往是由于机油黏稠而导致零部件润滑不及时,使磨损严重、间隙过大而产生的。发动机2/3左右的磨损都发生在冷车起动,这种磨损是渐进性的,损伤很大。发动机机油都有黏度等级(即SAE级别)冬、夏两季使用不同黏度等级的机油。若进入了冬季还在使用夏季黏稠的机油,就会加快发动机的磨损。这是因为冬季气温下降后,机油的黏度会增大,流动性变差,供油不及时,造成运动机件的摩擦阻力增大,加快了发动机的磨损。所以,要及时将夏用机油换成冬用机油。
1.4空调的取暖效果变差。长时间停用空调,会使轴封干枯、黏连而失效,造成冷媒泄漏。
1.5制动效果变差,制动距离变长,安全性能下降。液压制动管路中的动液,由于黏度增大,流动变慢,从而导致制动效能。
1.6转向阻力增大,转向困难,操纵性能下降。转向器齿轮油、转向助力液等由于低温使流动性下降,阻力增大,从而导致转向困难,操纵性变差。
2、汽车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的措施
2.1预热:在发动机起动前采用热水、蒸汽或电热装置、远红外线加热装置对发动机进行预热,以改善混合气雾化气化和零件润滑条件。温度过低时,柴油机汽车用的轻柴油黏度增大,流动不畅,雾化不良,必要时也应进行预热。在寒冷地区,汽车的起动前预热一般采用热水、热蒸汽、热空气、电热器和红外辐射加热装置等。预热是应用广泛的预热方式,热水预热可分为车外式和随车式两种。车外式热水预热装置的热水由锅炉加热至90-95℃,从散热器加水口灌入冷却系统。由于散热器的冷却及节温器的闭塞作用使这种加热方法的效果较差。
2.2保温:对发动机采用百叶窗和保温套进行保温。在-40℃以下的严寒,对发动机油底壳和蓄电池都应进行保温。要注意预防冷却系统冻结。常见的保温方法可以使汽车在-30℃左右的气温下工作时,发动机罩内温度保持在20-35℃。停车后,也比无保温套的汽车发动机主要部位的冷却速度降低近六倍。保温材料可以是棉质或毡质的,前者保温性能要好一些。
2.3进行季节性保养。在严寒季节到来前进行一次季节性保养。换用低黏度润滑油或稠化油以改善润滑条件;调整油电路,提高充电电流和电压;增加蓄电池中电解液的相对密度以防止冻结。提高蓄电池在低温条件下的输出功率,
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是使用低温蓄电池;
二是蓄电池保温。低温蓄电池的特点是使用薄极板来降低蓄电池的内阻,并加入一些活性添加剂。由于采用了薄极板,则在同样大小的蓄电池壳中的极板片数增加,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增大,使蓄电池容量增加,降低了内电阻,提高了蓄电池输出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