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车行见 > 见体验 > 返回

选车并非哪儿硬都好汽车被动安全性能详解

发布日期:2015-09-07 10:34  来源:网络  作者:七羽   浏览次数:1387

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会用手按压车辆的发动机盖,并且通过发动机盖的软硬程度来衡量汽车安全与否。其实,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
车辆钢板厚、硬、结实,是大多数人对于汽车被动安全性的一个衡量标准。


不过,真的是汽车哪儿硬都好吗?钢板硬的车被动安全性能就一定高吗?记者请教了有关专业人士。
■发动机盖软硬与被动安全无关

北京汽车工程学院的刘东教授告诉记者,汽车发动机盖是否坚固不能作为汽车被动安全性好坏的衡量标准。刘东说:“车辆在发生碰撞的时候,无论是以正面、侧面、翻滚等任何一种形式碰撞,发动机盖都是不受力的。极端地说,就算把发动机盖去掉,敞着发动机驾驶,对于保护乘员安全而言,其效果和采用最坚固材料制成的发动机盖是没有区别的。”

目前,包括很多欧美车型的发动机盖也在渐渐软化,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节省成本,而是为了在发生碰撞时更好地保护行人。“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与发动机盖发生碰撞的几率最大,如果汽车发动机盖非常坚硬,必然会给行人造成严重伤害。而发动机盖适当软化,可有效缓冲碰撞能量,减小对行人的冲击。”刘东教授说。

同样,汽车上的其他不受力部位的软硬也不能作为汽车被动安全性的衡量标准,比如翼子板,很多车型的翼子板甚至使用了复合材料,既可以防锈、减轻重量,又不影响安全性。

■车身框架决定汽车被动安全性

真正对汽车乘员安全性有影响的是车辆的受力部位。刘东告诉记者:“汽车的承载式车身是一个整体在我们看到的车体内部,有一个整体的框架,由A柱、B柱、C柱、D柱、门边框等部位组合而成。这些部件虽然是分开生产的,但组合在一起通过焊接就成为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强度才是确定汽车被动安全性的关键所在。”

一个安全的车身框架并非通过简单的强化、采用厚的钢板就能达到。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厚的、高强度的材质应该用在受力最强的地方。同时,好的车身框架还要考虑到力量的传递,无论发生何种碰撞,都应该用整个车身框架来承担碰撞力,这样才能大幅度提高对碰撞的承受力。就好比用手捏碎一个完整的鸡蛋,要比捏碎某一片鸡蛋壳难得多。

■软硬兼备被动安全性更好

在汽车的被动安全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通过坚固的车身来解决问题并不是明智的做法,对行人和车内乘员都是不安全的。比如,当汽车高速行驶时发生碰撞,如果车体一点都不变形,乘员在车内剧烈碰撞将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刘东表示:“车身框架的强度是相对的,越多的能量施加在框架上,就越容易增加框架变形的可能,也就增加了乘客受损的可能性。如果有一部分能量被框架之外的部件先行吸收,则可大幅降低框架受损的程度,最终实现更好地被动安全性能。举个例子,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如果在车子前端装一个弹簧,则可以极大地降低损伤几率。”

这个所谓的弹簧就是我们所说的吸能设计,广州operation改装俱乐部首席工程师钟腾俊告诉记者:“所谓吸能设计,即在汽车框架以外区域,如发动机盖、行李舱部件采用较软的材质,从而在碰撞过程中尽可能吸收更多的能量。这个‘软’当然是相对的,同时材质的强度也是渐变的,越接近外沿的地方越软。”吸能设计这个词对很多消费者来说是从日系车的宣传中了解到的,事实上,现在的新一代车型,包括以安全或坚固著称的VOLVO、SAAB等都遵循这一设计理念。

■碰撞测试有一定参考性

由于汽车的框架是看不到的,也不可能通过敲击找出区别,所以判断车辆被动安全性好坏的绝对方法是没有的,但可以通过一些数据和知识做出间接判断。

钟腾俊告诉记者:“车身技术的发展和发动机、底盘技术一样,处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早期车型与现在车型间的安全性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因此选择车款相对较新的车型,被动安全性会更好一些。”

刘东也表示:“通过现在的碰撞试验也能看出车辆的被动安全性,但由于商业运作问题,星级的参考意义不大。此外,很多获得‘高星’的车都是用顶配车型去测试的,其中侧气囊等装备对安全性的提升有明显作用,有些配置还能加分,而很多车系的主力销售车型是没有这些装备的。不过碰撞测试还是有一定的参考性,我们可以通过查看碰撞车型的车身框架变形程度等做出自己的判断,因为在同一车系中,虽然配置不同,但车身本身的框架是相同的。 

上一篇:一条被封锁两年的消息:你的车真的安全吗?

下一篇:七成汽车没有安装儿童安全座椅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原-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