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技术的应用有力促进了政策制定者们推动电动汽车普及的步伐。从中期来看,鉴于电动汽车产量增加带来的价格快速下跌,电动汽车的购置成本并不会高于传统汽车,而更低的使用成本促使电动汽车更受消费者欢迎。
电池是所有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伴随着电池能效的提升和全球需求的增长,电池价格将变得更加亲民。得益于新一代的电池技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可达到300公里(187英里);同时,新的大功率充电技术将充电时间缩短至十几分钟,摆脱了过去动辄一整晚充电时间对电动汽车普及的束缚。
接下来的问题是,充电站到哪里去找?消费者关心的是,如果购置了电动汽车作为个人出行的主要工具,那么无论离家多远,都能像现在寻找加油站一样方便即时地找到充电站。这也正是目前政策制定者们推动电动交通飞跃式发展所关注的重点领域。

尽管行业内已做好准备,仍需政策制定者们提供支持,促进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如果大家共同努力,我们就能通过智能电网将可再生能源应用于电动汽车,从而实现向可持续交通方式的转变。
很多政策制定者们都认可电动汽车对环境、公共健康和经济所带来的新的价值。因此,多国政府开展了诸如,补贴和退税等优惠政策,以鼓励消费者购买符合标准的电动汽车。与此同时,对配套基础设施增加投资也不容忽略。
目前,该领域的进展依旧缓慢。欧洲新能源观察组织(EAFO)的数据显示,整个欧盟地区仅有约12万个非家用充电站。而在美国,尽管纯电动车和油电混合车已售出超过50万辆,非家用充电站的数量却只有约1.6万个。
中国是全球推广电动汽车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仅去年一年,就售出超过35万辆电动汽车。中国的目标是在2107年底累计建成80万个充电站,并计划在2020年建成满足500万辆电动汽车需求的充电网络。
有关电动汽车的发展,还有一段历史插曲。
1885年卡尔•本茨在德国曼海姆发明了第一辆汽油发动机驱动的汽车。而就在同一时期,欧洲其他的发明家受到铅酸电池问世的启发,正在研发最早期的电动汽车。
在汽车产业兴起的前20年中,以电池驱动的汽车在销量上已经超过了诸如本茨发明的化石燃料驱动的汽车。但消音器和起动机等重大改进的出现改变了局面,燃油车占得上风。同时,随着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等石化公司的崛起,油品的销售带动了加油站像雨后春笋般占领了大众市场。
现在,随着电池技术领域的新进展,电动汽车优势重现。尽管有消费者意愿和其它强大市场力量的支持,但仍需要出台公共政策以改变传统加油站主导的市场现状,进而确保快速、有序地将传统汽车替换为电动汽车。新一轮出台的政府举措正朝着这一正确的方向前进。
在很多领域,我们能够也必须有所作为,比如:对充电设施投资项目实行税收减免;制定充电协议国际标准;为大功率充电技术研发提供额外资金支持;甚至强制在现有加油站,尤其是高速沿线的加油站,安装充电设施。
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在不过度消耗地球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发展。我们必须携手努力,利用智能电网连接充电汽车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长期依赖化石燃料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的影响与日俱增,人类选择新的、升级的出行方式势在必行。实现绿色交通,清除城市空气污染,告别温室气体排放,我们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