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车行见 > 见体验 > 返回

全副武装 解析2017款海马M6主被动安全系统

发布日期:2016-10-25 15:54  来源:网络  作者:星耀   浏览次数:1749

 车网中国讯:作为代步工具,汽车最重要的属性是什么?毫无疑问,必须是安全。在国内A+级车市中,安全性能突出的车型不在少数。其中,2017款海马M6,除了具有“互联+运动”双重属性,安全性能同样出色,可谓同级别中首屈一指的“安全堡垒”。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读。

高强度刚性车身是车辆安全的源泉
一款车之所以能称之为“安全车辆”,首先设计吸能合理、皮实耐用、刚性足够高的车身结构是最基础的安全保障。2017款海马M6依托优异的车身结构,侧围、顶盖、前后防撞钢梁等都采用超高强度钢材,其拉伸强度、拉延性能、吸能性能、轻量化、抗碰撞冲击性能都达到业界超高水平;同时在纵梁、横梁等重要车身安全部件方面采用大量内高压成型技术,保证在发生碰撞时能量被车身前后溃缩区吸收,减轻乘客受到的冲击。此外,结构坚固的车室,在发生碰撞时变形极小,充分保证乘客的生存空间及车门的开合。由此可以看出,一辆车的车身结构是否足够安全对一款运动轿车来说是多么重要。

碰撞安全是车辆安全的最后“防线”

汽车碰撞事故即使发生时容易让人惊慌失措,但一些车型配备的安全智能配置,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帮忙脱困。海马M6配备的SFD碰撞控制系统,车辆发生碰撞后可自动解锁、碰撞断油、双闪报警,并通过moofun系统发送救援信息,最大限度降低碰撞后伤害,最快速度得到救援。配备的行人碰撞保护装置,用高密度缓冲泡沫填充的前保险杠,能有效减轻对行人碰撞造成的伤害。

一些恶性事故的起因就是因为碰撞后燃油泄露燃烧或者爆炸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2017款海马M6以两根专属钢梁保护油箱不受意外托底撞击,保证车辆在不良路况下的安全通过性。车辆发生碰撞事故后,自动燃油切断装置会切断燃油供应,防止因漏油等原因产生的车辆燃烧。
辅助非电子安全是车辆安全的必备条件

一款车是否安全,除了有强悍的车身结构、碰撞系统等保障外,主动的辅助非电子控制安全系统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海马M6在这方面的表现也非常优异,采用TPMS胎压监测系统,时刻对轮胎“健康”状况进行自动监测,避免因轮胎故障引发车辆翻车等故障。

同时,全方位6气囊,在发生碰撞时,减少驾乘者头部、胸部、胳膊和膝部等身体部位受到的伤害;驾驶席腰部护理装置,缓解长途驾驶疲劳,保护驾驶者腰部安全;可溃缩式转向柱,当车辆受到正面撞击时,转向柱迅速向下溃缩,保护胸腔不受直接冲击,减轻伤害。

很多人开车不系安全带,其实是对自己的行车安全非常不负责,海马M6在安全带设计方面也是考虑的非常周到。驾驶席和前排乘客座椅安全带配备燃爆式系统,可根据客户身材上下调节,后排中间采用三点式安全带,同级罕有。值得一提的是,当后排安全带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限力器会将安全带反向释放10厘米,以缓和安全带收紧对乘客胸部造成的冲击。
对于儿童的保护,海马M6也做得非常贴心,其采用欧规标准儿童座椅固定接口(ISOFIX):后排座椅处设置两组儿童座椅固定接口,可以快速将专用儿童座椅安装在固定点上,并在后门配有儿童安全锁,避免儿童在后排打开车门造成的危险。

电子控制安全系统是车辆安全的核心“灵魂”

随着汽车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被越来越多的车辆装配,这些电子控制线系统“默默地”地保障着驾驶者的安全。海马M6在电子控制安全方面,表现的也非常突出。

海马M6配备博世第九代ABS+EBD,可以避免在紧急刹车时发生车轮抱死的状况(如前轮抱死引起汽车失去转弯能力,后轮抱死容易发生甩尾事)。
电子稳定控制程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车辆的驾驶极限,海马M6采用博世第九代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控制单元数据存储容量达到2MB,有效提高系统的数据处理和运算能力。伺服ESP时刻待命,每秒25次监测微处理器,分析驾驶者的转向意图是否与车辆实际行驶方向一致。如果车辆向不同方向行进(转向不足或者转向过度),ESP能够立即监测并做出反应,并对车辆行驶状态信息进行分析,帮助车辆维持动态平衡,有效避免侧滑现象的发生。

从先进技术打造的车身和超高安全配置来看,2017款海马M6绝对是一款安全性能突出的产品,众多安全配置在同级别车型绝无仅有,为驾驶者和乘客的行车安全带来全方位保护,可谓移动的“安全堡垒”。

当然,除了安全性能出众,海马M6作为CTCC赛事的冠军车型,运动特征也领衔同级,并有与合资品牌一拼高下的实力;同时,迎合互联网大潮下客户需求的moofun移动互联人车生态系统也直击消费者无网不欢的痛点,让海马M6成为一款综合实力出众的A+级车型。

上一篇:汽车具备几个安全气囊才安全?

下一篇:丰田召回“死亡气囊车” 在中国计82万辆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原-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