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车联网 > 发动机时代 > 返回

改革开放30多年了,中国为什么还是“造不出稳定的”汽车发动机?

发布日期:2018-01-03 14:27  来源:网络  作者:阿伟   浏览次数:1127

为什么中国发动机制造落后?
 
国产发动机为什么不行?相信很多人跟我有同样的疑问!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现在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国产车在使用国外品牌的发动机,因为其可靠耐用以及成熟的技术。那我们就真的造不出先进的发动机么?到底差在哪里呢?
 
1.金属铸造
发动机气缸主体和其他简单结构件一般使用金属浇铸成形,具体过程又分高压铸造和低压铸造。金属融化成液体倒入模具,此过程难点在于降温凝固过程中残余应力、排气、脱模剂喷淋等导致缺陷的发生,缺陷降低了成品率,而且严重影响寿命,因为金属疲劳最怕缺陷。
 
其次,金属材料自身的品质要求亦极高,一般是铸铁或铸铝,高品质的浇铸原材料我国没有研制出来,都需从国外进口。再次,是压铸模具和压铸机,这方面几乎都是被日德以及意大利等垄断。
 
2.机械加工
当今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对机床工业高度器重,竞相发展机电一体化、高精、高效、高主动化先进机床,以加速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虽然也有像济北一机床这种大型企业,但从总体上说,中国数控机床仍然较为落后,就连车床中常用的一些车刀还有一些精密零件都依赖进口。数控机床加工精度方面跟德国、日本的相比差距非常大。加上外国封锁,根本无法引进高精密机床。
 
发动机加工件对尺寸精度、圆度、同轴度、表面粗糙度每一项要求都非常严格。零部件的精度直接决定发动机运行是否平稳,零件是否耐用。
 
3.装配工艺
发动机里面的装配可不是单用手就可以,而是专业的装配工具。这些需要经验,需要技术,更需要时间。有些零件需要特定的机器进行安装,甚至螺丝的安装顺序,拧紧的力道都需要经验和仪器。活塞隙如果混入了细小的硬物颗粒,千万次的研磨又会造成多大的损坏。
 
所以装配环境、工艺、设备、技术要求非常高。更要命的是,如果前两步走不好,我们连装配的机会都没得练。
 
4.发动机测试以及调教
发动机制造出来后,需要进行各种技术参数的实验,比如耐久、压力、排放实验等,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来对发动机的参数进行标定。现在的发动机都是电控系统控制,发动机进气点火喷油等一系列动作都是有ECU控制的,而这也是我们相对薄弱的,为什么同样排量的发动机动力参数,排放等跟国外有如此大的差距,就在于发动机ECU程序的编写的不同!国内很多车友通过升级ECU来获得更高的动力参数都是读取ecu文件后由国外工程师负责调教的!
 
5.技术的封锁
中国在80年代汽车工业发展初期,是想通过“市场换技术的”的方式允许外资入华建立合资工厂的战略决策,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发展汽车工业。
 
但是,外国企业拿来换取市场的技术很多都是一些老旧、过时的,而且我们根本没有摸透别人的旧技术,当时的急功近利,扼杀了自主研发的动力,导致现在的处境。

上一篇:汽车发动机与摩托车发动机技术差异有哪些

下一篇:德系与日系发动机设计风格有何不同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