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逐步电动化的趋势已经无法逆转,顺应这股潮流,大多数汽车制造商都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电动化道路。在刚刚结束的广州车展上,几乎每一家车企的展台上,都或多或少的展出了那么几辆新能源车型。
在现在这个时代,如果还没有新能源方面的动作,那么与先头车企的步伐将会拉的越来越大。在排放法规、能耗的双重压力驱动下,电动化已然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公认的未来演化方向,整个产业都在如火如荼地加速着电动化战略。
面对如此环境,有不少车企或前或后,都在广州车展期间谈到要在2025年实现全系电气化。而在2025年的车展上,我们又能看到多少车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
2025年将成为大节点
在广州车展的展台上同场竞技仅仅是个开始,围绕着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各大品牌也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开始将新能源布局提速:
由于受到此前排放门的影响,大众集团迫切需要在电动化方面来取得一定的成果扭转消费者的印象。大众集团从今年开始全面推进其电动化战略,集团旗下的奥迪、保时捷、大众品牌都于今年推出纯电动汽车。

不久前,宝马集团发布了MINI品牌首款纯电动车型MINI Cooper SE以及宝马i Hydrogen NEXT氢燃料电池概念车,更是喊出了“到2021年累计交付1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奔驰则带来了VISION EQS概念车和EQV量产车,并且由Smart领头,在2025年实现全面电气化。


可以看出,作为下一个五年的重要节点,成为车企在新能源化全面转型的一个“小目标”。
为什么是2025?
就在昨天,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力争经过15年持续努力,使中国进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纯电动汽车成为主流,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售量占比达到30%。
此次规划明确了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四化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并在总体部署中明确提出了2025年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的占比目标。

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4.1万辆,到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迅速增至192.4万辆,市场占比份额达2.1%,同比增长72%。据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增至1100万辆,2030年将继续攀升至3000万辆,未来全球新能源车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此前有专家在WNEVC(世界新能源大会)上表示:2025年前后,电池能量密度将突破500Wh/kg以上,电池PACK能量密度可达到250Wh/kg,电池价格700元/度以内,电池能耗低于8度/百公里。在此影响下,电动车的性价比将超过燃油车,太阳能和风能等发电成本低于化石能源,这也是诸多车企将2025年定为全系电动化的因素之一。

随着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必将在更大范围内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加快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更高质量的开放也将更有利于车企导入更优质的全球资源,不断优化竞争格局。
尽管中国汽车市场在当下正在处在困难时期,但政策的大方向已定,企业也在迅速跟进。或许在五年后,我们能够看到一个真正实现全系电动化的汽车行业,而这也终将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