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网中国 综合新闻 同样,在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配套基础建设进展显著。特别是在大城市,公众充电设施越来越多,新建小区的充电位也逐渐成为标配,这给了新能源汽车的潜在消费者以极大的信心。
而且经过了媒体、政策、车企这么多年潜移默化的市场推广,消费者对于新能源的接受度与认同度已经达到了可以支持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程度。特别是在雾霾、PM2.5等关键词挥之不去的阴影之下,选择一款更加环保的新能源车型,正逐渐成为大势所趋。
更为重要的是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品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在2015年整体销量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A00级、A0级经济型新能源汽车,就有 包括北汽E系列、奇瑞QQE、众泰云100等在内的多款车型可以选择;而在新能源SUV领域,也已经从比亚迪唐开始,北汽、江淮等都在蓄势加入。可以说,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自主整车企业,都已推出或即将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有的车企甚至拥有五款以上的新能源车型,比如比亚迪,在拥有K9、e6、秦、 唐之后,又推出或即将推出宋、元等车型,其产品布局已经相当有条理成规模了。
而价格上的亲民,更是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毕竟,仅仅为了公民的环保责任是无法让消费者去购买昂贵的新能源汽车的,但如果价格 亲民,那么在新能源汽车的节能环保优势与公民责任感以及政策扶持共同作用下,就会有相当数量的消费者勇于尝试。像比亚迪秦这样的车型,国补地补之后,也就 十万出头,即使排除限牌、拍牌等地方政策所带来的额外优势,其性价比优势也已经与传统汽车相当了。
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孕育出比亚迪这样的新能源汽车全球第一,对于庞大的中国市场而言是必然的。如何把这种良好的势头保持下去,这 才是关键。虽然,在2015年的中国新能源市场,政策因素举足轻重,但正是有了上文所提及的这些技术的、产业的、产品的、市场的积淀,才使得2015年的 新能源汽车能够借力政策扶持的东风得到快速的前进。从长远来看,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必然是不能也不应该一直持续的,而那些“非政策”因素,才是推动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前进的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