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车联网 > 新能源时代 > 返回

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 国家财政补贴将全面下调

发布日期:2016-12-12 22:08  作者:张宏利   浏览次数:6331

车网中国 综合新闻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充满了戏剧性,从巨额财政补贴到骗补事件暴露。不得不说财政补贴不仅降低了开发初期的成本更是开启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现如今的财政补贴也是力求规避漏洞,引导行业正向发展。那么风雨过后,如今的补贴与风向又是怎么样的情况呢?

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 国家财政补贴将全面下调

新能源汽车处于快速成长期
 

财政政策呵护下的我国新能源汽车萌芽期已过,正切换到快速成长期,两级财政补贴逐步“退坡”已成必然。今后政府财政补助将向规模化、差异性和技术性显著转向。可以预测,随着财政补贴更为精准的发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将步入提高品质、注重技术创新及创新商业模式的内涵型增长轨道。
 

依据工信部、财政部等四部委历经长达半年的调查,包括苏州吉姆西客车、金龙联合汽车等在内的五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2013年至2015年共计骗取财政补贴资金10.1亿。由此,除了要求如数交回财政补助资金,五家企业还分别受到了吊销整车生产资质、取消财政补贴资格及罚款等重罚。当然,曝光的这五家企业只是“冰山一角”,相关企业在没有被公开通报的前提下也遭到了罚款或将问题车型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中剔除的处理。
 

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
 

慷慨与丰厚的财政补贴刺激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井喷式增长。过去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从500辆分别突飞猛进至去年的49.7万辆和44万辆,其中去年就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万辆,同比增长400%。而今年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度分别增加21.5万辆和20.7万辆,同比增长119.8%和122.8%。短短几年,我国就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
 

然而,市场繁华背后隐藏着那么几只脏手。调查发现,企业骗取国家财政补助的手段花样别出,如在车辆未达推广标准甚至未生产就违规取得牌照骗取补贴,将符合规定的车辆卖给关联企业而非终端用户,未达到补贴条件却提前谋取补贴;将技术含量不高的电池整装在不会投入生产运营的车辆上以套取财政补贴,将车辆卖给终端用户但在获取补贴后大量闲置,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还有的企业在获取车辆补贴后,干脆将所购车辆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拆解倒卖获利,或将车辆改装成传统燃油车后销往农村市场等。国家财政补贴资金竟成了任人戏弄与宰割的肥肉。
 

新能源汽车的两大决定因素是牌照优惠和政府补贴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采取特殊鼓励与财政补贴,并非出于商业目的,而是指向明确的社会公益方向,但是据新华信公司对新能源购买者的调查,近八成购车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前两大决定因素是牌照优惠和政府补贴,节能环保这一核心诉求被排在了末尾。调查还显示,在选择新能源车品牌和车型的决定因素中,补贴数额排在首位,至于每百公里耗电量,消费者普遍都并不在意。看来,财政补贴所隐含的公益性诉求并没有被消费者所接受,一旦购买力度“退坡”,就很难保证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以及对环保的减压功用了。
 

的确,财政补贴减轻了新能源汽车初期的产品技术成熟度不足和生产开发成本高昂的压力,并有效启动了销售市场。但是,财政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企业的依赖性并诱致市场畸形发育,而且企业的趋利性扭曲了财政补贴的技术路线,两方面的力量使政策所期望的综合市场效果大打折扣。

上一篇: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与智慧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开幕

下一篇:新能源车国补将调整:预计12月中旬发布 市场结构生变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