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也是当今汽车行业关注的重点,在新能源汽车发展阶段中会有备受关注的问题。像国内动力电池如何应对国际的竞争等问题那么我们酒一起了解一下吧。
1.电动汽车碳排放问题
目前在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一些疑问,认为电动汽车虽然是零排放,但碳排放依旧影响到雾霾环境。因此,对电动汽车碳排放问题要研究,电动汽车碳排放与电动汽车百公里电耗存在关系,电动汽车不等于一定低碳,电耗太高碳排放也会提高。电动汽车碳排放问题需要进行规范,逐渐形成一个标准,来约束碳排放过高。
2.电力资源支持电动汽车发展
电动汽车使用时间大部分在白天,夜间上路的时间并不多,因此电动汽车用电主要是夜间用电量较大,少增加装机容量,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平衡电网,更可以减少储能费用。因此电动汽车发展基本不会造成电网投资加大,出现无法支持的情况。可以肯定电动汽车的发展不但不会使电网建设大量投资,恰恰还会改善电网运行效率,降低电网碳排放。
3.是否要鼓励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发展
在是否鼓励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问题上,插电式混合动力是弥补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不足的技术方案,在相当长时期内将与纯电动汽车并存,插电式动力系统与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具有通用性,此外,插电式混合动力特别适于要求高动力性、高环境适应性的汽车。
发展混合动力汽需要提高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效,提高轻量化水平,控制成本,考核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耗时要分别考核纯电行驶与混合动力状况,只有都达到要求才能享受优惠政策。但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不可盲目,因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行驶里程影响车重、能耗与成本,考虑这些因素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在修订鼓励政策时需要做更细致研究。
4.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不断升级,成为行业、社会及舆论关注的焦点。在安全问题讨论上,统计了20多个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大部门为新能源大客车,而事故基本不发生在运行阶段,而是出现在充电过程中。进一步严格电池安全准入极为重要,对公交车这类高安全、高风险的产品更应当提高安全标准。
5.国内动力电池如何面对国际竞争
眼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虽然惊人,在车企及核心零部件企业领域也成长出一批优质本土企业,在发展利好的同时,国内电动汽车发展,尤其是动力电池也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一方面所有电池企业努力将自身的产品做好,做高安全、高质量的产品;另一方面国内的车企要多支持本土电池企业的产品,要避免出现国内新能源汽车必须大量使用国外动力电池的局面。
6.国内电动汽车是否具备进入市场的条件
电池技术的进步决定着电动汽车的命运。随着电池成本下降,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成本无明显差别,考虑传统汽车排放要求继续严格,未来电网与车的贸易等有利因素,电动汽车将具有经济优势;同时从大幅度减少排放考虑,国家会不断出台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
7.基础设施滞后如何缓解?
在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上,目前基础设施问题已经提到各级政府的日程上,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将加快推进国内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同时应当加快制订与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补贴政策,加快充电接口统一标准的实施,加快制订充换电站联网与付费的标准化,更多的关注充电安全。
8.如何评估现行的鼓励政策
对当前热议的补贴政策问题,国内政府的鼓励政策力度大,涉及面广,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包括科技项目、创新工程、购车补贴、取消限行限购等。但是,目前的补贴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即对部分车型存在过度补贴问题,不利于技术创新与降低成本,这也是少数人骗补的诱因,目前相关部门也正在修改完善补贴政策。
9.新能源汽车是否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国内新能源汽车目前还没有进入快速发展期。当前的形式是基本上放手市场运作,政府基本可以放手,但只有到了基本由市场起作用时才是快速发展期,目前显然还不是。从2015年底的数据看,国内新能源汽车貌似跟上了快速发展期,但去年第四季度估值是有很大的骗补现象,存在虚假销售。
10.如何避免盲目投资
目前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盲目发展及投资问题,如电池企业数量过多,缺乏有研发能力、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有资料调查显示,目前有意向申请“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的企业有20余家,主要有汽车零部件企业、汽车研发企业、低速电动车企业、互联网企业,其中不少申请企业对投资风险估计不足。而王秉刚也认为,这样的企业数据显然太多,而且这个数据一直还在增加,他认为这个事情需要控制,一定要避免满足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