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以来,随着全球排放标准日益严苛,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世界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主方向。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发展非常迅猛,尤其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为主,不仅占据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且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动力电池、整车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到整车设计制造,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等完整的产业链,具备了产业化基础。
对于我国自主品牌而言,新能源汽车将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突破口。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还有多种选择,知识产权的壁垒尚未形成,国际标准在制定,规模化生产正在酝酿,竞争格局尚未确定,这一切为后发国家和企业提供了技术追赶的机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紧迫任务,也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回首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 年开始直至2015年都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虽然2016年受骗补和新政持续滞后等因素影响,销量不达预期,但依然保持了63%的高增速。而刚刚过去的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7.7万辆,同比增长53.3%。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过度依赖补贴政策对行业发展也带来不利影响,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坡,双积分的落地,新能源发展进入新阶段。
对于已经到来的2018年,双积分政策将于4月1日正式落地,该政策的实施将会为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一次全新的变革,在新能源补贴不断退坡的态势下,双积分政策的推出将刺激厂商逐渐停产高油耗且利润低的车型,转而生产更多小排量的燃油车型及研发生产纯电动/插电式混动汽车等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将迫使新能源车型的价格回归到一个正常水平,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除了国家政策这个“有形推手”外,在当今技术不断革新的大潮下,车企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要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产品竞争力。相反,如果只是依赖政策补贴,那么随着政策的退坡,自身的产品短板必然也会暴露无遗。正因如此,多家车企纷纷加快技术创新,蓄力新能源汽车下半场,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其中以比亚迪为例,不仅在销量上连续三年全球销量第一,连续四年卫冕新能源全国销量冠军,实现国内到全球双双持续领跑。在技术上,比亚迪是国内唯一同时掌握“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及其充电配套设施的汽车企业。其中在电池技术上,比亚迪可以说是遥遥领先。除此之外,比亚迪的双擎双模,还有“542”黑科技,无不突破传统技术瓶颈,重新定义新能源乃至整个汽车行业的性能标准。总之,比亚迪掌握的核心技术,这也成为了比亚迪能在市场稳定的前提下迅速恢复领先优势,并且销量持续稳居“宝座”的原因。
除了掌握核心技术之外,对于竞争更加激烈的2018年来说,谁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出众的服务谁就会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众所周知,相对内燃机车而言,电动汽车还是算是新生事物,很多人不特别了解,对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部件的电池心存疑虑。在这方面,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给了消费者很大信心,尤其是其电芯终身质保政策,让很多用户敢于购买新能源汽车。
发力2018,比亚迪或将再创辉煌
2018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重点是乘用车。中国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心已经由公共领域用车如公交车等,转移到向个人消费的乘用车市场。面对这种局面,2018年比亚迪将构建新能源全新产品矩阵,打造全车型覆盖,以全方位满足所有用户的用车需求!唐、元、宋、秦等车型都将迎来换代,Dragon Face家族前脸将全面覆盖王朝系列车型。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今年多数新车都将采用“平台化”打造,其中将在2018年下半年推出宋MAX新能源版本车型,就涉及混合动力版本,这无疑会进一步提升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力。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2018年推出的新车将全部改用三元锂电池,是由比亚迪自身研发的钴酸锰锂电池,相较目前市面上的镍钴锰三元锂电池更加稳定,通过火烤、过充、跌落、针刺等多种实验,具有更加稳定的安全表现。
另外对于2018年,比亚迪将总体销量目标锁定60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目标为20万辆。配套建设3万个充电桩;销售范围达到400个城市,继续扩大非双补城市的推广,推动新能源车市场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的拓展。另外,比亚迪未来会将发展的重点放在10万元及以下的新能源车市场,让自己的新能源车型在价格上与竞争对手的传统燃油车持平。将新能源汽车渗透到更多的非限购城市,让更多的消费者可以拥有丰富的高品质与高性价比的新能源车型选择,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
总的来说,回顾近年来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政策对于行业有着积极影响作用,但政策的变动也带来行业发展方向的改变,在双积分政策开始执行之后,市场导向作用将成为主要动力。
如今,品牌力的提升,产品力的强化,推动着比亚迪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也代表着中国汽车“智造”的不断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