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政策:新政成功改变消费者充电习惯
根据上海市经信委出台的规定,从2015年起,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必须提供充电桩安装证明,才能免费上沪牌。规定一出,市场便炸开了锅,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屡屡碰壁:消费者普遍反映没有固定停车位,而且物业配合度低。尽管如此,研究报告显示,这一政策已逐步被落实,并且对于改变消费者充电习惯确实有效。
在政府的引导下,上海市私人充电桩的建设步伐正在加快。2013年,上海市私人充电桩仅有1000多个;而自政策实施以来,截至2015年年底,上海市累计建成私人充电桩约16500个。
私人充电桩的增多让消费者的充电习惯发生了改变。同济大学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没有政府引导、私人充电桩较少的情况下,2014年,用户在晚上(19∶00—次日7∶00)充电的比例30%都不到。而EVDATA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如今晚上10点至次日早上6∶00充电的比例已经提高至了35%,而晚上10点也成为了用户的充电高峰,充电比例高于20%,较好地利用了波谷充电,大大降低了国家电网的负荷。
私人桩有了,充电时间多了,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里程自然也更多了。清华大学的研究数据显示,2014年,上海市新能源汽车行驶的所有里程中,只有45.8%是使用纯电驱动;自2015年政策实施以来,这一数据提高至近70%。这也意味着,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时节油效果更为明显,出行方式也更环保,买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却依然只用油而不用电的现象明显减少。而这些结果,正是政府出台这一政策的初衷所在。
“很有意思,从数据中可以发现,这些变化都正好出现在上海新政推出的时间节点上。可以说,这些数据为政府如何做好政策实施的监管提供了支撑,同时也为下一步政策的制订提供了依据。”EVDATA副主任丁晓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