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自动驾驶技术在各界备受争议,无论是其数据采集来源,数据算法还是系统模拟识别信号算法都成为了争议的来源。但无论何种流派,何种等级,自动驾驶最核心的争论焦点莫过于其探知元件“雷达”!这是自动驾驶的开端,也相当自动驾驶的眼睛,雷达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自动驾驶的质量好坏。换种说法,雷达也是自动驾驶安全的一层主动保障。来自禾赛科技的樊星,对激光雷达进行了深度解析。
雷达的种类
严格意义上说,同样称之为雷达,但是不同种类的雷达之间的差别确实非常之大。有毫米波雷达,超声波,红外线雷达以及激光雷达。而毫米波雷达又有中距短距毫米波,激光雷达也有固态,混合固态以及动态雷达。
毫米波雷达一般常用在飞行器上较多,因为飞机在平流层的工况比较稳定,在汽车上也有应用,比较广为人知的汽车品牌就是“特斯拉”。毫米波雷达的技术相对而言比较成熟,成本也比较低。但在对于路面上的探测识别来说却并不是很理想。从特斯拉接二连三的出现事故这一层面来说,毫米波雷达的识别敏感度确实有些不足。而激光雷达就不同了,但是激光雷达的造价却比较高,也正是因此,特斯拉为了降低制造成本选择了毫米波雷达。
雷达的成本
那么激光雷达的成本有多少呢?以谷歌无人车举例,谷歌无人车在车顶和车头分别配置了两个激光雷达。当时一个激光雷达的成本是10K,而在两个雷达的协助下,谷歌无人车可以支持在城市道路上进行自动驾驶,但这个前提是这个全地形场景是符合谷歌设定的场景。而我们所熟知的路面情况和地形情况远远要比设定的复杂得多,不是么?
因此在经过一系列研究之后,来自禾赛科技的技术团队开发了现有的混合式固态激光雷达。这个雷达只要150美元,而此雷达只是传统激光雷达体积的四分之一。
激光雷达的感知敏感度
在四月份,禾赛科技做了一个路测,探知得到了一组数据源,证实了激光雷达的有效探知范围不小于200米的半径。对于激光雷达传回的数据图来看,与原图有着极高的相似度。
激光雷达的未来
激光雷达不仅仅用在自动驾驶上,今后的快递,或许会被无人机取代,随着电子时代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激光雷达技术将会运用在各个方面。所以虽然是一项技术,但其足以为各行各业带来变革。目前禾赛科技将来会开发出一种只有指甲盖大小的激光雷达,而这个可能会被用在手机或是其他智能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