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车联网 > 新技术 > 返回

轻量化技术的趋势是福还是祸?变革不仅在于制造加工还有观念

发布日期:2017-06-21 17:11  来源:网络  作者:阿伟   浏览次数:1144



很多朋友不太明白车身轻量化为什么会和节能减排扯上关系。没错,站在用户角度,传统的产品观念一直都是“用料足”才会“性能好”,一旦车身质量降低了,那附带来的安全隐患是不是就会多呢?所以今天汽车氪带来深度的汽车轻量化技术的深度了解。


轻量化技术

所谓轻量化,就是降低车身自重,实验证明,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公斤,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升;汽车重量降低1%,油耗可降低0.7%。这是在站在使用者角度。而在制造和加工方面,车身的重量的降低,可以间接的减少钢铁生产中的碳排放,有效的整体产业对环境带来的环境压力。


轻量化不是单纯的降低自重

如果单纯的认为,轻量化技术就是减少车身用料这是一个误区。所谓的车身轻量化技术是通过多方面实现的。例如,去除车身设计多余项;替换采用高性能材料;采用复合的模式构建,以及优化车身配件的制造工艺和材料;重新优化设计结构等。本质上来说,针对原有产品基础上所采用的轻量化改造是对产品的二次升级。

轻量化应用后,车体成本将大大增加

针对目前所拥有的技术而言,车身轻量化的主流是采用替换高性能材质来代替原有材质。这样一来,以往主机厂,统一铸模,批量生产的运作模式就显得有些单纯了。例如原有车体70%的金属板材基础之上,替换30%高性能材质,则需要额外多出几倍的生产制造时间。而且由于非同类材质,在传统的组装、焊接工艺基础上,则需要更大的技术投入。目前市面上所应用的高性能材质都是比较耗时耗力的。


轻量化之后,车体更强

传统意义上而言,车体的材质选择一般都是成本比较折中,性能兼顾的材质作为首选。但是在车身构造方面,金属钣材并非是最优之选。在高端品牌中,往往会使用到一些符合工程塑料,轻量化高强度铝合金,以及碳纤维等材质。这些材质在性能方面相比钢铁有着极大地优势。比如在硬度,比如在抗剪切力方面都大大超出传统金属钣材的性能。但由于制造难度以及投入的加工成本较高,还有着一定的失败几率,所以往往只运用到高端汽车之上。这也是为何一些高端跑车每年的产能上不去的原因。

目前我国汽车轻量化目标是2013年目标车型中的燃油轿车减重5%~8%、混合动力客车减重10%,到2020年,我国商用车自重若能比2007年的水平平均降低20%~35%。

上一篇:那些已经、正在或即将离我们而去的汽车配置

下一篇:自动驾驶,真的来了!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