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红遍大江南北的“五菱宏光”,还是在热血青年中传为秋名山之神的AE86,或是售价令土豪都觉得自己是屌丝的LaFerrari,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后驱车(RWD)。现在网络上对于后驱车的优势夸赞得越发魔性,甚至还会说前驱车的操控、性能等就肯定不如后驱车。今天,我要站在前驱车的立场上说一句话:这个锅,前驱车不背。
先有的后驱 再有的前驱
众所周知,最初的汽车都是后驱的。那时汽车的动力还不如现在的三蹦子,也根本谈不上操控,所以不会有人将后驱车想得像现在一样魔性。而汽车当时采取后驱的重要原因,是人们无法解决前轮既负责转向又负责驱动的这对“矛盾”。
但一时解决不了的“矛盾”并不会令工程师们气馁,因为他们知道先驱车在重量、油耗、车内空间等方面与后驱车相比具有明显劣势。而这种想法,一直推动着他们前行直至成功。
前驱设计最早出现在1928年英国产的阿尔维斯牌(Alvis)汽车上。但真正造成轰动的则是1934年法国雪铁龙的Traction Avant。它采用前置前驱布局。外文简称:FF。
看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其实前驱车相对于后驱车来讲,是一种“高科技”产物。
前驱车的优点
其实我们现在在路上看到的大多数汽车都是前驱车。它的优点不少:机体布置简单紧凑,车价便宜,同时也为车内提供了更为宽敞的空间;整车质量更轻,油耗更低;极限驾驶状态下拥有转向不足(understeer)趋势,有利于驾驶安全。
整车质量小,传动效率高意味着省油
既然省去了不少零部件,那么前驱车的质量自然会比后驱车轻,而且前驱车发动机与驱动轮的距离较近,传动距离短。在传动的过程中,前驱车动力损失较小,具有更高的传动效率。而质量轻和传动效率高带来最直接的优势就是省油,现在油价那么贵,要是车子省油,每年其实能为我们节约不少资金,至少买个ipad不成问题!这其实也是前驱车相比后驱车最大的优势所在。
.天生转向不足的特性更安全
说这一点算是优势,可能有些人要出来叫了:转向不足怎么能算优势???连漂移都困难!那么我会反问你,你是也每天漂移着送豆腐么?其实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驾驶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转向不足可能会救你一命。
前驱车为什么会出现转向不足?
这和我们刚提到的机体布置关系密切——前驱车的大部分重量都压在车头,“头重脚轻”的特性是引发转向不足的重要因素。在民用汽车的底盘设计中,转向不足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可取的调校方式。原因是转向不足修正比较容易,通常只须收油即可减轻转向不足程度。相反,转向过度的情况要修正起来则比较困难,除非每个人都是藤原拓海。
说完以上三点前驱车的优点,我们再来说一个不易察觉的前驱车特征,那就是前驱车的运动潜力。在所谓的运动性方面,其实前驱车也并不差。众所周知的萨博、沃尔沃、本田、大众/奥迪、雷诺,都有大量前轮驱动的优秀产品存在。这里面,本田可能是最不正常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