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关于大众推廉价车的信息,已经炒了好几年了。早在2012年底,大众中国就向德国总部提出生产廉价车的想法,以抢占中国日益成长了二三四级市场。但是大众德国总部一直持否定态度,据说还专门搞了一台长城哈弗小型SUV拆解,得出的结论是按照大众的生产制造标准生产同样的车型,然后卖差不多的价格,无法做到不亏钱。(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吹牛?)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大众开始尽最大努力为旗下的几款“老爷车”续命,比如桑塔纳、捷达和宝来,但是起步价仍然高达8万元。(新捷达7.99万元起)事实上,凭借大众在中国这么多年积累的口碑,这几款车的销量仍然非常可观,最火的时候大众有5款车型进入轿车榜前10名,可谓霸屏。这么看来,大众似乎没有必要专门推廉价车,做好这几款“老爷车”就行了,但是这几年自主品牌汽车迅速发展,凭借高性价比抢占了大量的市场,尤其是在SUV领域,这让一直玩儿高冷的大众有点坐不住了。
于是到2016年,大众再次提起了廉价车战略,但是规划的新车上市时间仍是推到了2018年。这是在放烟幕弹制造热点?还是真的要动真格的了?2016年,大众在中国的销售成绩是299万辆,在全球的数据是599万辆,中国市场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是,在大众品牌雄据中国市场第一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通用系销量也非常大,而通用能在销量上与大众比肩,靠的却不是通用和雪佛兰品牌,而是上汽通用五菱的“五菱”和“宝骏”两个品牌,作为一个新推出不久的品牌,宝骏先后推出的730、560、310和510可以说是款款爆款,而这个价格区间大众没有产品可以与之抗衡,完全是空白。
对于极度依赖中国市场的大众来说,低端市场的缺失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于是本来不是很重视的廉价车又被提上了日程。2016年大众在印度推出了入门级轿车Ameo,搭载1.2L自吸发动机和1.2T涡轮增压发动机,售价约合人民币5-6万元,业界普遍认为这是大众在廉价车领域的试水之作。但是对于大众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在品牌和销量之间的平衡,在中国大众的品牌价值是高于其本身的定位的,“VW”在德语中就是“平民汽车”的缩写,但是在中国却成了相对高端的品牌,大众当然不愿放弃这个多年积累的红利,这也是捷达一直不愿放弃身价的原因。
所以,大众的策略是,廉价车放在一汽大众体系内,重新打造一个新的品牌,不挂“VW”LOGO,特供中国市场,当然以后也有可能打入印度、拉美、东欧及非洲等潜在市场,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合资自主”?为了降成本,使用旧的平台,零部件尽量也捷达等车型通用,同时减少配置的选择、不使用高档材料、去掉一些提升舒适性的设计、去掉空调、放松降噪的要求、车架减配以及销售网络的精简等。考虑到捷达的配置已经精减得相当到位了,不知道还能减成啥样。
事实上,关于廉价车,目前市场空间不小,每年全球的规模在900万台左右,中国、印度和日本是廉价车生产大国,年产量分别是220万台、190万台和220万台,其中日本的产量正在下降,而印度、东盟和中东都在增长。据了解,到2022年前,还有18家主机厂计划推出廉价车型,其中包括一汽大众、吉利、塔塔、马恒达、本田、马自达、铃木、日产以及雷诺。其中,雷诺旗下的廉价车品牌Dacia,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就算在德国挑剔的市场,Dacia也干的不错。
汉斯•德曼特(HansDemant)是大众廉价车计划的负责人,他对未来廉价车的标准有着更为细致的打算:简约而不简陋、相当舒适、配备ABS与空调、外形与捷达类似并在成熟的平台上生产。这款廉价车应该只有一种发动机,同时带有两种变速箱配置。第一步,大众将在中国制造20万辆廉价车,产品的价格目标为7000欧元。
看来,大众推廉价车是动真格的了,但是困难也必须要面对。首先以合资自主推出新品牌,以老旧平台用老旧技术推新车,这种模式东风日产启辰曾用过,现在启辰单飞意味着这种模式走到了尽头。其次自主品牌汽车品质越来越好,而且价格低的同时还有更丰富的配置和用料,这种减配抽条厉害的合资自主廉价车还有多大的市场空间?还有中国消费者以爱面子著称,一辆连大众标都不好意思挂的车型还能吃到大众品牌的红利吗?况且还被贴上了“廉价”的标签,连斯柯达都不认的消费者能认吗?最后宝骏的成功是基于五菱庞大的客户群积累,在置换环节实现无缝对接,而大众的廉价车比捷达还便宜,与大众的核心粉丝有什么关系?难道要去抢捷达二手车的生意?总之,大众廉价车从一开始就处于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不管能走多远,这注定是一次艰难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