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纽约车展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国内消费者也通过各种网络渠道获得了许多与中国密切相关的车型消息,其中全新一代丰田RAV4车型的正式亮相,更是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丰田RAV4作为2017年全球SUV销量排行榜的冠军车型,全球销量达到807401辆,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却只贡献了13万辆左右的销量,远低于北美市场的40多万辆。当然,这与我国自主品牌强势崛起有关,但除此以外,与同级别的日系竞争对手本田CR-V、日产奇骏相比,RAV4在中国的表现也只能算差强人意,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这种现状的出现?
RAV4是汽车行业公认的全球首款城市SUV的开创者,它的越野能力高于轿车,操控性与燃油经济性又高于越野车,从1994年在日内瓦车展上正式发布第一代量产车型开始,便受到了汽车市场的热烈欢迎。于2000年10月正式上市的第二代车型,无论是外观造型、车身尺寸还是性能、操控以及舒适度等方面也都进行了全面提升,销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攀升。
直到2006年,第三代长轴距版丰田RAV4车型首次以进口车身份被引入国内,它才与中国消费者产生了密切联系,但数量不多。为了进一步扩大和抢占中国SUV市场,2009年,一汽丰田对RAV4进行了国产,售价为20.78-26.43万元。可惜,这一年已经是东风本田国产CR-V车型的第5年了。
第一代本田CR-V车型的正式推出是在1995年,晚于丰田RAV4,但相较于丰田对中国汽车市场的谨慎与试探,本田就显得要大胆很多。当年本田眼看丰田RAV4车型的销量在北美节节高升,为了分得一杯羹,在1996年的芝加哥车展上,第一代CR-V首次亮相海外,之后CR-V的量产车型也迫不及待的推向了市场。
在第一代CR-V推出市场以后,立马就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尤其是在北美市场。1998年,CR-V还一举成为了美国同级车中的销量冠军,年度总销量突破10万大关。这样受欢迎的程度让本田公司也始料不及,同时让他们信心大增,决定继续开拓海外市场,中国便成了本田公司的下一个目标。
2003年7月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4年第二代CR-V正式在国内国产。当时首批国产的CR-V仅有2.0L四驱自动挡一款,随后2005年又发布了改款后的2.4L四驱自动挡车型,售价分别为22.78万、24.78万元。
至此CR-V先入为主的优势与优越的产品实力表现,便率先积累并赢得了大批牢固的群众基础。但这并不是说,国产化的越早,销量就越好,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日产奇骏。
日产奇骏与丰田RAV4相比,它的推出整整晚了6年,第一代奇骏车型与第二代RAV4车型在2000年同时登场,到了2008年第二代奇骏也正式由东风日产引入国产,但与东风本田CR-V相比,整体销量非常惨淡。就算是与晚1年才实现国产的丰田RAV4相比,在2014年以前,RAV4的销量也可实现对奇骏的全面碾压,当时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当丰田RAV4月销过万时,奇骏月销只有2000左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2013年在日产推出第三代奇骏车型之后,奇骏与RAV4在中国的胜负角色便发生了转变,国产后的奇骏销量迅猛增长甚至一度超过CR-V。这一重大变化的产生,与其在外观上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大变革不无关系。新款奇骏抛弃了之前棱角分明的硬派SUV造型,而应用了时尚的流线型设计,这一领先潮流的外观造型瞬间俘获了大批消费者。
同时,新奇骏还采用了与日产雷诺共同开发的CMF平台,在尺寸空间、动力性能等方面也都进行了全面提升。特别是在尺寸空间方面,新奇骏增大了整车的尺寸,使它的内部空间更宽大、布置也更合理,迎合了中国消费者花更少的钱,买更大的SUV的心理。而新RAV4则缩小了内部乘员空间,降低了乘员的舒适性,所以最终奇骏成为“爆款”也就不奇怪了。
不可否认,丰田RAV4也一直在发展变迁中改进、完善自己,但在车型进化上与纷纷推陈出新的竞争对手相比,步伐就显得有些缓慢甚至平庸,同时还有不同市场的区别对待。
最直接的就是现款中国版RAV4与美版在主动安全配置方面的对比。在美版RAV4全系标配的膝部气囊,在中国市场要售价21万以上的智尚版才有;同样在美版全系标配的胎压检测,中国版的RAV4更是全系没有。RAV4美版的售价区间折合为人民币约17~22万元,与国内18~27万元的售价相比,相差了近5万元,还是在某些配置减配的情况下,这让中国消费者在心理上难以接受。
归根结底,RAV4在国内的销量不敌CR-V与奇骏更多的是产品硬实力不够。丰田总想着做最受大众欢迎的家用车品牌,所以一直都比较推行中庸之道,但随着消费群体的改变与升级,一成不变的保守战略已经无法俘获新一批消费者的心了,如今更年轻、更运动、更特色鲜明的车型反而更受消费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