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车生活 > 知识 > 返回

为何都爱买丰田车?也许后备箱能给你答案!

发布日期:2017-09-12 18:06  来源:网络  作者:阿灿   浏览次数:913

说起丰田,许多国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一方面,丰田确实为中国家庭甚至政府提供了不少好车,助力了中国发展;另一方面,相比于德系、美系的对手,特殊的日本国籍又为其带来了不少争议。所以,丰田在华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许多人重视,只有不伤害民族感情,才能得到中国百姓的青睐。
 
最近注意到,丰田在轮胎方面与很多厂商不同:包括86,几乎全系丰田都搭载了全尺寸备胎。甚至有些车型,比如RAV-4,海外版车型尾箱工整低矮;入华后特意加装了全尺寸备胎,以至于尾箱易用性大大缩减。这背后,是丰田对我国路况的偏见,还是另有原因?
当前,丰田在华销售的所有车型,几乎都配备了全尺寸备胎。这其中既有售价7万元起的致炫、威驰等入门车型;也有跑车86、运动型车锐志。要想挑出一台非全尺寸备胎的丰田,恐怕只有进口的MPV塞纳,以及老款的部分型号埃尔法。不同于丰田,小尺寸备胎在其他品牌的序列中却很常见,奥迪旗下的A4L、A6L、A8L都采用小备胎。奔驰宝马偏向于使用防爆胎,基本不搭载备胎
 
高档车都少有的全尺寸轮胎,丰田不仅有搭载,甚至配备铝合金轮圈的“真·全尺寸备胎”。如此之大的全备胎阵营,除了丰田再无第二,赢得了不少赞誉。可是,如果单说厂家搭配全尺寸备胎是因为良心,肯定是不对的。毕竟论坛上有不少车主吐槽,RAV-4的高地台带来了诸多不便;86车主更是会为了平地台,特地多买一个小备胎。所以说,大号备胎带来的不便,稍大于实用性。
 
师出丰田,雷克萨斯也十分喜欢配备全尺寸备胎。不仅是空间较大的SUV车型,轿车中的ES、LS全系,以及GS的大部分车型都采用了全尺寸备胎;而小号的IS、CT系列采用非全尺寸备胎。对比于普遍采用小备胎,甚至没有备胎的其他豪华品牌,雷克萨斯真的是大大地良心了一回吗?并不是,要知道雷克萨斯在国内存在减配的情况,IS200t海外版配有18/19寸轮圈,而国内就只有17寸轮圈供选择。GS200t在国内也最多提供18寸轮圈,而海外却有19寸的配置。如此配置轮胎规格,这显然还是因为路况问题而做的考量。
全尺寸备胎有必要吗?
 
既然说到路况,那么同在华夏大地上行走的其他品牌,是不是也都配备了全尺寸备胎?当然不是,搭配小一号备胎的车型其实不少,如之前提到的奥迪。而宝马采用防爆胎,沃尔沃仅提供补胎液,额外提供免费拖车服务。普通品牌中,大众也曾常用小备胎,但后来由于国内呼声大,也尽量采用了全尺寸备胎。福特和通用的许多车采用了小一号备胎,法系车也以小备胎为主。
 
全尺寸备胎的安全性略有提升,成本也高出几百元,但还远不能顶替正常胎使用。用小尺寸备胎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不失为一种合理节省成本的方式。所以说,全尺寸备胎并不是刚需;相反,许多车主还抱怨,由于搭配全尺寸备胎,尾箱空间灵活性大幅缩减。那么,丰田的特立独行,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丰田的想法
其实,丰田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别惹事。早些时候,有不少消费者认为配备全尺寸备胎是良心的表现,对那些改用小备胎的车型口诛笔伐,以至于包括大众在内的而许多厂商都“改过自新”,重新换回了全尺寸备胎。对于国内网民的力量,丰田可是早有体会。04年丰田霸道的广告门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妥的广告引发了消费者讨伐,导致了后来丰田新产品和品牌的名称都采用音译:凌志改成了雷克萨斯,花冠变成了卡罗拉,霸道成了普拉多,路巡成了兰德酷路泽,未来入华的亚洲龙,也不可能叫亚洲龙了。得以保留名称的,恐怕只有皇冠了。
 
经历了这样的大事件后,丰田的公共关系方式有了极大的改变:一切行动的前提都是不伤害民族感情。既然大陆消费者认为全尺寸备胎代表良心,那就顺应民意,给所有可能的车型都配备全尺寸备胎。至于侵占尾箱空间、加重车身等弊端,在舆论面前都想的不那么重要了。所以,舆论的压力才是丰田搭配在全尺寸备胎的真正原因。
减配也是一种进步
 
比起几年前的舆论环境,现在的我国网民已经理智多了,很少再片面地以备胎来判断厂家良心。与此同时,汽车的经济性、轻量化、低重心和大空间成了更重要的要求,而采用小号备胎后,车辆在这些点上的表现要明显更好。比如途观搭载了非全尺寸备胎,销量也依旧突出。再比如宝马和沃尔沃,分别通过防爆胎和免费拖车解决了问题,完全抛弃备胎后也很少听到消费者抱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丰田车主自发将备胎换小,雷克萨斯车主把轮圈改大,丰田也是时候做出反应,减缓车主的负担了。当前中国的路面情况其实已经很不错了,备胎的使用率也将持续下降。疆哥相信再过几年,新上市的丰田车也会搭载非全尺寸备胎。

上一篇:纯进口SUV, 全景天窗悬浮设计, 逼格不输途观

下一篇:手刹一拉到底?错,这个点才是最合适的点!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