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车生活 > 知识 > 返回

中国成宝马集团全球创新引擎再添新证据

发布日期:2018-05-16 21:18  来源:网络  作者:li_can   浏览次数:1170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宝马最大的销售市场,但大家可能不知道,中国还将成为宝马除德国外拥有最大研发网络的国家。
 
5月15日,宝马(中国)研发中心在北京顺义区空港工业区正式揭幕,覆盖北京,上海,沈阳三地的宝马研发网络日臻完善。北京研发中心占地面积17000多平方米,可容纳100辆测试车进行研发和测试。
 
“中国是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尤其在电动化和数字化领域。中国在宝马集团全球研发体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宝马集团负责研发的董事傅乐希亲临揭幕现场。据他介绍, 宝马5年前就布局中国的综合性研发网络,覆盖自动驾驶、互联科技和电动出行等。
据透露,在过去的三年,宝马为迎合中国消费者需求,对车辆进行了100多项配置调整,例如专属底盘调校、空调系统设置、专属座椅舒适性,以及中国专属导航系统和互联驾驶服务等。
 
为此宝马在中国的研发团队承担了大量的“宝马标准”的测试和验证工作。以近期的新车全新BMW X3和全新BMW 5系插电式混动为例。据宝马中国研发高级副总裁邵儒廷介绍,这两款车在中国的测试里程都超过105万公里,包括零下40度的牙克石到零上40度的三亚,还有5200米的高海拔测试。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左一)与宝马集团董事傅乐希(左二)及宝马中国研发高级副总裁邵儒廷(右一)合影
从助力“中国制造”到培育“中国创造”
 
但是近两年来,宝马中国研发团队的任务不再限于验证和测试,开始向研发的前端渗透。随着中国市场不再仅限于销售主场,而在逐渐培养创新主场的实力。一直在本土化方面走在行业前的宝马集团,更是顺势由助力“中国制造”扩展到培育“中国创造”。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企业事务副总裁孙玮表示,“宝马集团第一战略的四大方面ACES的研发目前全部在中国落地。”
 
“自动驾驶是宝马集团在中国研发工作的主攻方向。” 傅乐希表示宝马在中国开发出诸多达到国际水平的功能,例如自然语音识别系统。据悉,目前宝马在中国拥有一支超过60名工程师的研发团队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其中大部分人都是本地人才。已经在中国积累了大量测试经验。
 
自动驾驶方面,截止到今年4月,宝马已在中国完成了近30,000公里的道路测试,不仅是首个在中国实景演示高度自动驾驶的豪华汽车厂商,也是首家在中国获得路试许可牌照的国际整车制造商。
 
互联科技方面,BMW云端互联目前在中国已有近100万用户,并建立了完备的数字化出行生态系统和独特的在线商店。
此外,宝马还坚定不移地在中国推动电动化的发展,沈阳动力电池中心的落成和全新BMW 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的推出正是电动化研发成果在中国落地的有力证明。
 
据孙玮介绍,宝马开放式创新平台已经接到200个本土小型创新公司的300个预案,绝大部分都是新四化的议题。
 
据悉,宝马在北京、上海、沈阳三地的研发中心有不同的工作重心,位于北京的研发中心将着重于整车的质量测试和车型认证,并根据中国客户的需求进行本土化策略制定。而上海的研发中心则将着重于未来出行趋势研究、创意设计及数字化应用,包括自动驾驶、互联驾驶及云端互联APP的开发及应用。毗邻宝马生产工厂和动力电池中心的沈阳研发中心专注于电动出行的发展,以及本土化生产等方面的研发工作。中国三地研发网络总占地面积将超过70000平方米,汇集1000多位研发人才,其中76%为中国本土人才。
 
宝马在全球的研发网络遍布5个国家(德国、美国、日本、韩国、中国),13个城市。2017年,宝马集团总研发投入增加了18.3%,达到46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3%,占全年收入的6.2%。2018年起,宝马集团将逐年大幅增加在未来出行方面的投入,预计在新车型、电动化和自动驾驶方面的投入金额将以数亿欧元的幅度增长,未来几年的年度研发投资总额将达到70亿欧元。
 
随着宝马中国研发网络的进一步扩大,测试车辆、测试里程,以及测试项目也将逐年增加。2018年,宝马(中国)研发中心将平均投入72辆测试车进行不间断实地测试,路测和车间测试总里程也将创下历史新高,达到500万公里。
 
2018年5月28日,宝马集团将继续加大高压电池技术的研发规模,正式启动沈阳动力电池中心二期工程。9月,宝马还将在杭州参展“全球未来出行大会”,近距离向中国客户展现宝马最新、最前沿的创新科技以及关于未来出行的构想。今年下半年,宝马还将举行专注未来出行研发成果展示,将万众瞩目的BMW iNext带到中国与大家见面。
 
2018年,宝马预计在新车开发、电动出行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将增加到540亿人民币。
 

上一篇:起亚要崛起?车长5.3米,3.8L四驱

下一篇:汽车上的电子手刹和机械手刹哪个更好?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