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车生活 > 品牌 > 返回

轮胎改装铁定原则和3大风险

发布日期:2017-04-05 13:48  来源:网络  作者:阿灿   浏览次数:428


想改装(升级)的轮胎,轮圈首先要知道轮胎轮圈的型号。一般轿车轮胎上会有标记,如富康(图库 论坛)的轮胎为165/70R14第一个数字165是指轮胎宽度为165mm,第二个数子70是指轮胎截面高度为轮胎宽度的比值70%,即轮胎宽度为165mm时轮胎截面高度为165×70%=115.5mm,最后的数字R14代表轮圈的直径为14英寸,轮圈型号如富康车为146.5J,14指轮圈直径为14英寸,6.5J指宽度6.5英寸,沟槽形状J型。
所以,知道了型号后便可以通过计算尺寸将轮胎轮圈升级。

英文字母HK则表示时速容许代码,其中H表示速率限制,而R表示轮胎种类,最后的14则表示轮圈的直径为14英寸。改装大脚定要注意,了解轮胎基本标示规格后,欲选择更换轮胎时有一超套相互兑换的原不甘落后则可供遵循,应注意的是换胎时轮胎的直径高度以不超过20mm为限,在容许的范围内才可更换加大的轮胎尺码,其计算方法为:(轮胎高度×2)+轮胎直径(mm)=轮圈直径高度,再拿185/65HR14的这组轮胎为例(120.22)+355.6=596mm,所以185/65HR14这组车轮直径高度为596mm,依上述公式计算,我们知道在胎高限制下可换用直径高度为609.2的195/65R14轮胎,若要连轮圈一样加大,则可使用直径高度为615mm的195/60R15轮胎,因为这两组车轮的直径高度在互换后差距都在20mm的容许更换范围内,所以可以相互更换,读者可以自行换算。

锻造和铸造是目前轮圈生产的主要形式,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们生产过程吧:锻造,就是将整块铝锭经过千吨模具一次性挤压成型,好处是整体密度平均化、强度高,同时重量较轻,缺点是制造成本较高,导致锻造轮圈价格高。铸造则是将铝或者其他合金原料以高温熔化呈液态,注入模具内成型,成本较低,也是现在主流的轮圈工艺。可能因为锻造轮圈以轻为卖点,同时身价较高,出于一分钱一分货的理解,许多车主盲目追求锻造轮圈,认为轻量化的就是锻圈,并且将铸造轮圈看作一无是处。

锻造与铸造 特性表
 
 
 锻造 铸造
常见产品代表 飞机部件、日本刀 锅、井盖
制造方法 金属块高压成型 熔化金属灌入铸模,冷却后取出
加压(铝合金汽车轮圈) 4000 kg以上/平方厘米 500 kg以上/平方厘米
材料内部密度 极密 非常疏
材料内部气孔 无 极多
产品强度均一性 绝对均一 不同部位不同强度
重量(BBS 17寸轮圈) 约 6.9 kg 约 9 kg

事实上,锻造相比铸造的优势,在于同重量时,锻造轮圈强度更高;同强度时,锻造轮圈更轻。如果没有强度一致这个限定条件,铸造也能实现轻量化,只不过同等重量的锻造和铸造轮圈,强度相差极大,这对于行车是十分危险的。曾经的锻造轮圈具有轻、硬两大特点,然而造型自由度却不及铸造轮圈。

 

不同轮毂的散热效应

在选择要更换的铝合金轮辋的时候,除了要选自己喜欢的式样,还要注意铝圈的造型与散热效能的关系。轮辋的造型决定制动系统的散热效率,所以选择合理造型的轮辋是很关键的。在这里我们帮大家分析一些市面上常见的轮辋类型与散热的关系。

1.传统多爪式采用传统的细条五爪或六爪型的设计,属于经典的耐看式样,这种设计对于制动系统的散热效率就很有帮助。至于一些三爪或四爪式样的轮辋,虽然更能够帮助散热,但是由于支撑条辐太少,国内的路况又太差,其抗扭曲,耐撞击的能力和强度令人堪忧。

2.辐射线式采用多辐式,甚至是类似树枝形状的造型设计,感觉很有运动气息,其平衡对称的镂空间隔,对散热很有帮助。

3.包覆式采用多个大面积的轮辐,具有豪华高档的感觉,不过对于散热功能来说却毫无作用,有些反而会因为造型的关系产生聚热的效果。

换装完铝圈之后,并不是万事大吉,还要进行检查,才能放心使用。首先必须检查轮框是否会磨到制动分泵、减振或者悬挂系统的部件。另外,加大尺寸的轮辋需要主意,胎缘不能凸出前翼子板,以免在行车或转向的时候轮胎与翼子板发生摩擦,这样会损坏轮胎甚至发生爆胎等危险事故。其次,在行使过一段时间以后,需要定时检查平衡铅块和螺帽有无松动或者脱落。另外胎壁是否出现不正常的膨胀,通常这种现象是由于此处曾经被猛烈地撞击过,胎壁的钢丝断裂引起的,当然轮辋在这个位置的圆度也会受到影响。这是检查轮辋是否变形的直接方法。如果轮辋出现裂痕的话,就算进行补焊,强度也会大大降低,只要再次碰撞,随时会再次破裂,所以为了行车安全,还是更换为好。

 

上一篇:雷克萨斯LS 500 F Sport将亮相

下一篇:自动挡要怎么下陡坡?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