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余额宝引爆网络理财市场,芝麻信用分引爆网络征信市场一样,蚂蚁金服推出的车险分,也瞬间引爆了汽车保险市场,吸引了众多媒体猜测车险市场变革方向,那么车险分是什么?车险分如何推动产品创新?车险分应用中存在哪些问题?猫哥为你展开深入分析:
1、车险分由来及作用?
车险分是由蚂蚁金服根据车主职业特性、信用历史、消费习惯、驾驶习惯、收入水平等信息,对车主进行精准画像和风险分析后得出的300-700不等的分数,分数越高,风险越低,低风险车主一般拥有较好的驾驶习惯及信用行为(本文属于原创,猫视汽车首发,转载请注明);
车险分是蚂蚁金服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及数据建模等技术,为保险公司提供准确识别客户风险、合理定价车险产品及提升客户消费体验的有效工具,目前与蚂蚁金服达成的保险公司有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国寿财险、中华联合、太平财险、大地保险、阳光财险、华安财险、安盛天平车险等九家排名靠前的车险公司,其中车险的三巨头“人太平”只有平安保险未入局。
业内人士认为,车险分从一定意义上跳出了传统的保险精算来看保险,真正做到人车生活一体化风险包测算,更能清晰刻画投保者的风险特征,它能够补足中小险企因数据体量小及数据技术能力不足而无法做保险模型的短板,车险分将让中小企业和大公司一样获得同等定价机制的机会,因此中小车险企业从车险分中获益会更多。
2、车险分如何推动产品创新?
传统车险分为交强险和商业险两大类,商业险又分为基本险和附加险,基本险分为车辆损失险、三者责任险、全车盗抢险和车上人员责任险,附加险则分为不计免赔险、玻璃破碎险、划痕险、自燃险、自然损失险、涉水行驶险、无过失责任险、车载货物掉落责任险、车辆停驶损失险、新增设备损失险等。
由上可知,传统车险主要是围绕交通事故理赔及车辆损失理赔来开发车险产品及车险定价,属于事后被动型定价,也正因为如此,车险市场才长期以来被主机厂及4S店所把持,成为他们的核心利润市场,再加上高佣金制代理机制、车险费改及高额车险理赔等因素重叠,让大部分车险公司无利可图,长期处于亏损边缘。
为此,车险公司期待能通过车险事前主动定价,来降低出险率及降低车险理赔来提升盈利水平,而主动定价核心在于车主用户画像及风险特征分析,尤其是车主良好的驾驶习惯可以降低出险率,良好的信用历史可以减少骗险行为,从而降低车险理赔支出。
蚂蚁金服推出的车险分,正是迎合了车险公司主动定价的基本需求,蚂蚁金服通过自身掌握的用户购物消费历史、借贷消费历史及用户注册身份特征等基础数据,通过数学建模呈现用户画像及风险特征,再结合车险公司的精算模型,就可以推导出多种主动定价车险产品,既能满足车险公司降低车险理赔需求,又能为车主提供差异化车险购买服务,由此从车险产品创新推动车险行业的变革
3、车险分应用问题深度解读?
车险分从人的角度来定价,固然可以为车险行业创新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路径,但是车险分从人的因素来定价,依旧有着自己的局限,首先是车辆的驾驶员不固定,人车不能合一时,车险从购买人来定价就明显不合理;其次是面临汽车维修不规范、车险理赔欺诈及风险行为不对称等情况时,车险主动定价应如何应对,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此外,车险主动定价的核心是车主驾驶行为及车主信用两个因素的评分,蚂蚁金服的车主驾驶行为分使用的应该是阿里系高德地图的用户驾驶行为数据,这会面临着数据收集不全的情况,很多人可能使用的是百度地图;即便是拿到数据,建模及验证的过程也不简单,如单纯使用违章驾驶数据就不准确,因为并不是所有违章都与车险风险有关系,同样需要建立模型去验证(本文属于原创,猫视汽车首发,转载请注明);
同时,车险分的信用分应该主要是以芝麻信用分为基础,但是芝麻信用的基础是电商交易消费数据,虽然蚂蚁金服从支付开始,不断在延伸个人理财及个人信贷市场,但是与银行系统的征信体系差距依旧明显,再加上阿里在社交强关系产品表现不好;相对于保险业看重的用户财务状况、教育水平、诉讼纪录及社交关系数据相比,车险分价值实在有限。
最后,蚂蚁金服推出车险分是以第三方中立角度,开放给保险行业使用,意图接入整个保险行业数据,但是蚂蚁金服旗下有众安保险、国泰保险、信美保险等互联网保险公司,蚂蚁金服是否会把接入的保险数据输送给旗下保险公司,从而变相的打击竞争对手呢?这也是平安保险未加入“车险分”阵营的原因所在。
车险分跳出了传统保险精算来看保险,真正做到了人车生活一体化风险包测算,它迎合了车险公司从人的角度主动定价,降低出险率及车险理赔支出的潜在需求,又能为车主提供多样化的车险产品服务,从产品上创新来改变车险行业;但是车险分依旧面临着从人角度定价精准度、车主驾驶行为及车主信用评分可信度、车险数据不被挪作它用三大行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