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车头条 > 汽车新闻 > 国内 > 返回

新车为何有设计却无审美?

发布日期:2023-10-12 18:00  来源:车网世界   作者:颜光明   浏览次数:7413

如今新车虽好看养眼,却不经耐看,缺少神韵和内涵,即有设计而无审美,深陷为设计而设计的无魂之涂饰的泥潭,似乎越走越远。

撰文/颜光明

QQ截图20231012190220.png

日前,收看了一个有关设计谱系的讲座,回顾了中国制造和设计的历史,颇有感触。讲座从日常用品到家用电器,再到汽车产品等。其中有关汽车设计似乎尚未完全摆脱模仿和逆向的思维,倒是学会了一堆有关设计的话术到处在泛滥。

微信图片_20231013084610.jpg

这让我想起陈丹青的一次演讲,主题叫“为什么我不是读书人”。他解释,我说我不是读书人,第一,是实话;第二,是反话;第三,是气话,有点沮丧。最后他说,“我要告诉大家,说这句话,是想给知识和书,留点敬意。”

这话说的有点重。联想到汽车设计,动辄就是“机械美学”,“智能语言”,“设计哲学”,要不就是“重新定义”,“审美标杆”,“艺术境界”等。摆足了架子和气势。如果从工业设计概念来看,引进的历史并不长(上溯到上世纪90年代),可以说是西方的洋玩意。


如今,提到汽车设计想必都不陌生,设计师身份现在很吃香,被当作“艺术家”,显得新潮而时尚,就像不少人说自己是“读书人”,“文化人”,“教授”,可以嘚瑟一下,而清醒者如陈丹青很难得,拎得清,有素养。是画家,教授,作家都不称自己是读书人。

KNS-2023010111+1_09.png

建国之后的设计,大致分为三段,即文革前,改革开放和当下。毫无疑问,文革前,中国设有汽车设计,即便是“红旗”和“上海”也都有原型车。改革开放前,设计师统称美工,隶属设计部门的某室或某组。如今,车企设计部门地位升级,新车设计就像画玩具,早就没有了神秘感。世纪之交,采访克拉尼,大家把他当作了神,十多年前中国捧红了乔治亚罗,今天,全球汽车设计师涌入中国找饭碗。

640 (2)1.jpg

所以,今天新车眼花缭乱,内行人说,都似曾相似。但介绍起来,满嘴都是概念和定义,从新豪华到后现代,再从新理念到新简约,主义满天飞,奢侈张口来。

f3b180c82a7292a5915233e49e13aa6c.jpeg

如此这番,新车背后几乎都有洋人和国际化背景,听起来都很唬人,仔细一瞧,都是西方玩剩下的残羹,经不住推敲的一地鸡毛。


何为如此?有人说,一个建筑师在40岁之前是不会成名的,如今的建筑98%是垃圾。危言耸听,却不乏道理。那么汽车会否步其后尘?事实上,有过之而不及。看了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和冯纪忠的“何陋轩”也就明白了这都并非空话。

KNS-2023010111+1_02.png

所以,现在把新车设计吹捧成大师级设计,上升到美学高度都是可疑的,前提都不属于我们,审美和对标多半源自西方。纵观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的“镇店之宝”几乎都是以“小车”为主,宣扬的不是产品设计,而是文化遗产。


从这样的角度看,如今新车虽好看养眼,却不经耐看,缺少神韵和内涵,即有设计而无审美,深陷为设计而设计的无魂之涂饰的泥潭,似乎越走越远。


2023.10.12



上一篇:第六届ADMIC金璨奖2023年奖项公示

下一篇: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发布有关通知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原-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