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车头条 > 汽车新闻 > 返回

【高层峰会】董扬在高层峰会上发表演讲

发布日期:2025-09-17 18:59  来源:会议  作者:方方   浏览次数:1854

车网世界报道:

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欧洲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称“泰达汽车论坛”)于2025年9月11日至9月14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办。本届泰达汽车论坛围绕“增动能启新篇向全球”的年度主题,邀请重磅嘉宾展开深入研讨。


在9月13日“高层峰会:协同再深化,全面提升汽车产业体系整体效能”中,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德载厚资本董事长/基金投委会主席董扬围绕“中国汽车产业出海的优势、策略与政府作用”发表演讲。


 董扬_调整大小.jpg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

德载厚资本董事长/基金投委会主席  董扬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围绕中国汽车产业与世界汽车产业体系深化协调的命题,结合本次会议“向全球”的关键词,重点分享中国汽车产业出海相关内容,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中国汽车产业出海是大势所趋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在世界汽车体系中具备显著优势的阶段,出海不再是“要不要做”的选择,而是必然趋势,且势不可挡。


从优势来看,首先是超大规模市场的支撑。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已达千万级别规模,未来更有望增长至三千万、四千万级别。这样的市场体量,能让中国汽车企业充分实现规模效应,为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提供绝佳条件——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投入创新的资金和数据基础也越雄厚。


其次是全产业链的竞争力。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得到全球验证,从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零部件生产到下游整车制造、物流售后,形成了闭环生态。这种优势不仅保障了生产的持续稳定,还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中国汽车产业链显示了充分的韧性,可以从容应对国际风险。


最后是成本与创新的双重突破。2019年我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退休前,中国汽车年出口量长期不足100万辆;而疫情期间及之后,出口量一路攀升至200万、300万、500万乃至600万辆。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成本优势的凸显和创新能力的爆发。


成本方面,疫情中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为应对经济停滞,普遍采取大规模发钱的政策,直接引发通货膨胀,物价涨幅超30%,部分领域甚至达40%。而中国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保持了物价基本稳定,使得中国汽车产品与国际同类产品的价格差距扩大至30%左右,性价比优势直接推动了出口增长。同时,疫情也让全球看到了中国制造的可靠能力,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的美誉度。


创新方面,中国汽车产业热衷于创新,中国用户接纳创新,中国创新条件好,创新发展快,中国汽车产业早已摆脱“只引进不创新”的刻板印象;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工艺升级上也持续突破——在车展中能看到,中国品牌车型大量使用热成型高强钢,像长安、比亚迪等部分车型就高比例应用该材料。此外,中国汽车不但在电动化领域已实现全球领先,智能化发展也走在世界前列,诸多汽车技术与工艺都达到了领先水平。


面对部分国家的加税、反倾销等举措,我们需理性看待:这只是中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引发的正常“逆反效应”,并非出海的根本性障碍。综合来看,中国汽车在技术、成本、创新等维度的优势已充分显现,出海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二、中国汽车产业出海要“走得好”

尽管出海是大势所趋,但“走得好”比“走出去”更重要。若策略不当,可能引发海外市场的摩擦与抵触;若能以协调共赢为原则,则能实现平稳发展。行业内普遍共识是“避免在海外内卷”,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中国汽车对海外市场的积极价值,最大限度降低对当地产业的冲击。


中国汽车出口到欧洲、美国等地区,对当地既有积极意义,也存在潜在挑战。积极层面,中国汽车能为当地用户提供更高品质、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同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等产业,与全球减碳目标高度契合,可直接助力海外国家实现“双碳”转型。潜在挑战则是,中国汽车的快速涌入可能对当地汽车产业链造成冲击,引发市场竞争失衡的担忧。正如朱会长所言,“市场是最重要的资源”,若让海外市场觉得我们是“来砸锅的”,会严重阻碍出海进程;只有让对方感受到我们是“来送机遇的”,才能实现平稳落地。


要实现平稳出海,核心在于两大策略。一是控制出口速度,以欧洲市场为例,若中国新能源汽车或整体汽车出口每年保持10%-15%的增长,既能稳步扩大市场份额,又不会对当地市场和产业造成过大冲击。凭借中国汽车的综合优势,即便按这样的节奏发展5年、10年,最终也能实现全球市场的深度布局。二是深度融入当地发展,为当地解决就业、贡献税收。中国汽车企业出海,必须以“良好企业公民”的身份要求自己,依法纳税、优先雇佣当地员工,通过实实在在的贡献赢得当地认可,才能让出海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三、中国汽车产业出海需协同管理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成熟的市场竞争文化尚未完全建立,传统儒商精神中“共赢、自律”的理念也有所弱化。无论是国内市场的反内卷,还是企业出海后的合规经营,都需要政府发挥引导和监管作用,建议推动多部门协同发力。


同时,要赋予海外派出机构明确授权。目前,汽车工业协会、中汽中心以及汽车工程学会等机构,在海外均设有派驻机构。这些机构熟悉当地市场规则,也了解中国企业的情况,有能力联络当地的中国出口或生产企业,对企业间的竞争秩序进行沟通、规范和引导,推动企业实现行业自律。但当前这些机构缺乏明确的授权,难以有效开展工作。建议政府多部门联合发文,给予这些机构相应的指导权和监督权,让它们成为连接政府、企业与海外市场的桥梁,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合规经营。


综上,中国汽车产业出海是必然趋势,且前景广阔。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始终以共赢思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处理各类问题,政府也要在企业适应阶段积极作为,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正如会上有人提及的“十年后”,我坚信未来十年将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黄金时代,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必将持续提升。

谢谢大家!

上一篇:【智能化新升级专题论坛四】王伟发布《智能底盘测试技术体系及应用》智库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