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旅游是一种忧伤
各式各样的出行中,一条鄙视链在暗流涌动,人们讨论旅游这件事的时候就已经产生,朋友圈里言不由衷的赞,和发自真心的切~
1,处在轻视链底端郊游
早上慵懒地起床,准备好中午要吃的面包矿泉水,兴冲冲搭上了开向郊外的公交车。
这座山头的草色很青,这条沟里的水很绿,这棵树上的果子,呸,不能吃。
早听说郊外很美,一直没机会进去看看,放放风筝,烧烧烤,赶紧拿出相机拍下几张照片,分享给家乡的亲友。
难得能看到公司大门外的样子,一定也想看看吧。
家里的父老乡亲现在过得怎么样了呢?
老同学们喝酒的时候有没有想起我呢?
曾经暗恋的姑娘现在长得还能看吗?
什么时候才干回乡去看一看呢?
郊游的人心中怀着对远方的渴望,又迫于无奈无法远行,思念家乡又回不了家乡。
内心充溢着希望和心酸,五味杂陈。
2,没落旅游鼻祖是跟团游
跟团游有足够的实力轻视郊游。
浩浩荡荡的小红帽大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全国著名的景点拍茄子打卡,洗劫或被洗劫一家又一家的折扣”商店。
吃的当地土特产,走的流水席酒宴,起床听号,排队领票,上车睡觉,下车撒尿。
捧的保温杯,喝的枸杞水,随时随地都不能忘了养生。
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是近三十年的事了古代能旅游的不是王公贵族就是被贬的诗人,要不就是徐霞客或郑和一类的人物,劳苦大众只能上山砍柴时顺便郊游一下。
曾几何时,跟团旅游是一件风光无限的事情,结婚了跟团游一下,升职了跟团游一下,发财了跟团游一下,过生日了跟团游一下。不跟团游一下,人生就不圆满了
然而三十年过去了自驾游,自由行越来越普及了跟团游仍然没有解脱景点打卡,导游导购的旧模式。
跟团游逐渐被年轻人摒弃,成了老一辈人的夕阳红了
3,自驾旅游才有资格唱蓝莲花
自驾旅游看来,跟团游只是小打小闹,只有自驾才是旅行的真谛。
哪里人少去哪里,哪里稀奇去哪里,哪里新鲜去哪里,哪里抚慰去哪里。
自驾游者不屑于去景区打卡,要挑战的对灵魂的考验,对自由的追求。
去陕西不去兵马俑,而去终南山;去云南不去洱海,而去怒江;去西藏不去大昭寺,而去墨脱。
自驾游者不屑于走平凡的路线,还没跨完山河湖海,怎么一边唱着平凡之路,一边向后辈吹着牛逼。
自驾游者肯定有着一技之长,要么能摄影会修车,要么能唱歌会弹吉他要么能画得一手丹青,再不济也是个文人骚客。不屑于用携程、去哪儿,途牛、蚂蜂窝这类网站才是据点。
自驾游者都有自己的圈子,这个圈子里,看见的都是蓝天白云,自然世界,建筑奇观,很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他人还在欣赏他作品时,已经踏上下一个前往目的地的路途,要不,就是哪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正对着星空思考人生。
自驾游者是一群在路上的人,灵魂永远不会停息。
4,出境游为了征服世界
出境游者看来,跟团游只是老年发呆,自驾游只是文青在装13
郊游?郊游也叫旅游?
世界那么大,不出国怎么去看看。
早听说外国的月亮很圆,不知道他月亮是椭圆还是正圆。
出境游者在飞机起飞的失重感中,仿佛看到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人生的困厄在飞机上的看来,就是遗留在国内的雾霾,回国了再继续呛着,国外就尽情享受着。
曼谷芭提雅捏捏人妖的屁股;夏威夷的人潮里游泳;印度街头接飞饼;比萨斜塔上扔铅球,多嗨。
出了国门,就是世界人。要与世界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吃炸鱼薯条沾番茄酱,牛排要三分熟的红酒一定要82年份的不要每年消耗几万瓶那种82年的拉菲,再不济佐餐也要82年的雪碧吧。
虽然不一定吃得惯外国的东西,虽然想念家楼底下的重庆火锅,但此刻寂寥的星空,也好过雾霾中的霓虹灯。
5,室内游旅游轻视链顶端的王者
室内游者是一群佛系修为已至幻境的得道高僧。
以床为中心,游走于厕所、厨房、卧室之间。看来假期出门挤人潮,不是有图就是虎。
室内游者有两样护身宝器,电脑和手机。通过这两宝器,便可上通天文,下晓地理,俯察山川地脉。身在室内,却也时刻不放松自己的修行,电影、动漫、游戏、新闻,一个个思想的海洋里遨游。
浏览新闻:哪里的游客又被宰了哪里又堵车了哪里的物价又涨了哪里的游客又卡缆车上了暗自庆幸,默念一句阿弥陀佛。
室内游者里也不乏财务时间自由的人士,避开高峰期的人群,选择在淡季出没于各地,用最从容的姿态,享受一人包场的感觉。
旅游轻视链虽然只是网友之间打趣自嘲的说法,但它也忠实反映了中国人旅游观念的演变,以及中国人民思想觉醒之后的精神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