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网世界!

微信 | 微博 车网中国公众号二维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车联网 > 新技术

车联网 发动机时代 |新能源时代 |数据库 |新技术 |新产品 |新体验

  • 奥迪即将量产的嵌入式安卓车机,真的在车上干掉了手机

    尽管目前支持Android Auto的汽车品牌数量已经有57家,但绝大多数不过是在自家车载娱乐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提供用户「车机-手机互联」的一种方式。这种近乎浅尝辄止似的小玩闹,显然并不能让谷歌满意。5月18日开幕的Google I/O 2017开发者大会上,搭载有全新内嵌式Android Auto...

    2017-05-23 17:03  浏览次数:978次

  • 省去烦心的充电线 美国高通无线充电技术颠覆汽车充电方式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技术变革浪潮日益澎湃,与之匹配的能源补充方式也至关重要。Qualcomm(美国高通公司)认为,无线充电是未来汽车技术的必然趋势,并且有望在2020年迎来大规模普及。现阶段充电桩等基础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以及电动车高居不下的成本影响了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普及,无线充电技术的兴起,将大

    2017-05-23 16:58  浏览次数:1219次

  • 无人驾驶的未来,激光雷达不可或缺

    无人驾驶是汽车的未来,但要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激光雷达将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传感器,虽然它不是万能的,但在它的配合下,无人驾驶将更加安全和可实现。激光雷达(LiDAR)是无人驾驶汽车中最强大的传感器之一。它可以区分真实移动中的行人和人物海报、在三维立体的空间中建模、检测静态物体、精确测距。

    2017-05-23 16:51  浏览次数:1163次

  • 氢能公司Alan谈氢燃料电池业务开发现状

    什么能源可以替代石油,是锂电、石墨烯电还是氢能?日本为什么专注于于氢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世界上各个国家政府对于这些能源的策略是如何的?无论是燃料电池还是氢气,目前在制造过程中都带来的污染问题、成本问题,哪个更容易解决?现在有一种说法,行业之所以发展锂电池电动汽车,石墨烯电动汽车

    2017-05-23 16:44  浏览次数:1472次

  • 无人驾驶将消灭私家车?不可思议的杞人忧天

    如果在2016年提出这个命题时,车评君恐怕会被送进精神病院。福特在2016年8月提出将于2021年实现完全无人驾驶时,显然被认为是疯了。李彦宏在2015年提出要做无人驾驶时,记者根本不把这个当作新闻,只有笑话版的编辑对这个题材感兴趣。时间进入2017年后,这个命题突然就变得严肃起来。因为人们已经不再

    2017-05-19 12:46  浏览次数:826次

  • 350kW大功率充电适不适合中国国情?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续驶里程、安全性等问题都正在得到解决。在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充电技术会越来越重要,或将成为新一轮技术竞争的焦点问题。汽车电动化进一步深化发展,必须要与能源低碳化结合,这就要求,电动汽车的电力来源必须是清洁的。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进入了瓶颈,去年

    2017-05-19 12:44  浏览次数:791次

  • 未来汽车大趋势,智能网联超级座驾的技术体系和测试评价

    智能网联汽车,首先是智能汽车,就是可以实现诸如自动驾驶等智能操作;其次是可以相互通讯,联接入网络的汽车,通过一定的设备车与车之间的联接、车与网络中心、智能交通系统等服务中心的联接,甚至是车与住宅、办公室以及一些公共基础设施的联接。5月17日,2017国际电动汽车及关键部件测评研讨会在常

    2017-05-19 12:40  浏览次数:959次

  • 中科院李泓:从液态到全固态电池 未来储能技术展望

    为有效降低电动汽车成本,众多汽车制造商都投入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研究,人们曾经想通过固态电池来提高汽车动力电池的续航水平,对于固态电池的研究已经出现了很多的研发实例。2017年5月17日,2017年第五届国际电动汽车及关键部件测评研讨会在江苏常州成功召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在会上

    2017-05-19 12:34  浏览次数:1162次

  • 余木火:碳纤维在新能源汽车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引言:在车辆工程上轻合金需要9秒才能停止震动、而碳纤维2秒就能停止。在和传统车身相比,全碳纤维拥有更少组装工时,更低财力耗费;钢和铝的疲劳强度是抗拉强度的30-50%,而CFRP可达到70-80%;同时它是冷轧钢的20倍铝6061-T6的10倍强度。而且碳纤维车身比较金属高达4-5倍。在2017年第...

    2017-05-19 12:31  浏览次数:1283次

  • Sven Grundmann:博世48V电池技术最新进展

    博世理解的中国市场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是世界级的问题,虽然各个国家标准不同,但共同趋势机都是越来越严格,而消费者的成长远远要高于逾期,无论是舒适度,还是其他标准Sven Grundmann是 博世48V电池总监,全球燃料消耗和排放是动力电池系统解决方案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燃料注入或后处理技术方面

    2017-05-19 11:35  浏览次数:1318次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隐私政策 车网历程

Copyright©2004-2030 车网世界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347号-1 技术支持:想象力